{SiteName}
首页
怀化交通
怀化美食
怀化新闻
怀化房产
怀化天气
怀化医院

文化精准扶贫助力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

摘要

年6月,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调研组赴怀化通道开展《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田野考察,历时4天,走访了5个侗族特色村寨。在了解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的基础上,深入调研了独坡镇上岩村、双江镇芋头村、坪坦镇坪坦村三个村寨,对“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就通道县围绕“保护特色民居、培植特色产业、传承特色文化、打造特色风光、培育特色人才”五个方面的保护与发展情况展开讨论,最后提出了文化精准扶贫助力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十三五”规划文化精准扶贫

一、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

通道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通道县”)是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是湖南省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为湘、桂、黔三省(区)六县交界之地。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也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

通道县历史悠久。据下乡古文化“大荒遗址”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即有先民栖息繁衍。在漫长的社会演进中,随着历代封建王朝对西南边陲的开发,这里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天下有事,在所必争。春秋战国时即为“莉州西南隅要服之地”;秦始皇南征百越“一军塞镡成岭”,使岭南归服;诸葛亮南征留下“武侯行军鼓”一面,石达开率40万太平军,从广西取通道等。通道秦隶属黔中郡,西汉为镡城县地。唐为朗溪县地,北宋崇宁二年(公元年)置罗蒙县,不久改名通道县沿用至今,从唐贞观九年在此置县开始,迄今已有多年历史。

通道县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向南岭山脉过渡地带,雪峰山西南余脉延伸境内,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东北为雪峰山余脉延伸地,西南有贵州苗岭余脉,全境山多田少,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地貌的大体轮廓是:以境内南部的八斗坡为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分水岭以北,东、南、西三面较高,北部隆起,中部凹陷,地势向中、向西北倾斜,山地夹丘陵、谷地,且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规律,属长江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93.8%;分水岭以南,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地表切割深,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形成独特的山地地貌景观,属珠江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6.2%。通道县东邻湖南省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北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毗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县,西连贵州省黎平县。历史上通道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

通道县境内居住有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其中以侗族为主,全县总人口23万人(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1.3%、侗族占78.3%,纯侗族居住的乡镇有甘溪、坪阳、陇城、坪坦、黄土、独坡等6个。截至年末,通道县年常住人口21.08万人,户籍人口人。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13.17万人、城镇人口7.91万人。城镇化率为37.52%。

年,通道县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名录,年,被正式评为革命老区。通道县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县域旅游县、湖南省旅游强县、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重点县等国家级荣誉以及其它省级荣誉。近年来,通道县树立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文化强县、工业富县”的发展战略,全力把中国的通道县打造成世界的通道县。

侗文化是通道县最为突出的文化类型,是该区域旅游开发的核心内容。世居此地的侗、汉、苗、瑶等民族能歌善舞,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侗族地区有“歌的家乡,舞的海洋”之称,侗族大歌、芦笙舞、侗戏、斗鸡是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通道民居吊脚楼依山傍水,别具一格;鼓楼、花桥、凉亭等集中体现了侗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侗乡标志性建筑;侗锦、侗帕久负盛名,其工艺精湛,色彩艳丽,图案与花纹美观,民族特色浓郁;侗乡素享“歌舞之乡”美誉,流传着数十种民族乐器、歌曲和舞蹈,以琵琶侗戏、侗歌、哆也、芦笙舞最受人欢迎;侗乡又谓“民族体育之乡”,传统的抢花炮、高脚马等已被列为国家民族体育比赛项目;腌鱼、腌肉、油茶、苦酒等民族饮食别具风味;行歌坐月、自由恋爱的婚姻习俗及服饰、宗教等都保持了侗族独特淳朴的民情风俗。

通道县是湖南的文物大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处(马田鼓楼、坪坦河风雨桥群、芋头古侗寨群),省级6处(坪坦回龙桥、横岭古楼群、阳烂寨门、播阳白衣观、锅冲兵书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会址——县溪恭城书院),市级2处,已列入县级的7处,暂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文物达多处,还有下乡新石器时代大荒遗址、红军小水战斗纪念碑、黎子界红军墓等等。

通道县自然风景美丽如画。境内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奇观胜景遍布。主要有被地理学家称赞为“天然万里长城”丹霞地貌的省级风景名胜---万佛山风景区;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次森林和万亩松涛森林风光;有下乡瀑布群,张里、东江中亚热带沟谷雨林风光;有巍然屹立,可与桂林独秀峰媲美的独岩峰,伫立峰顶,“一览众山小”,以之为主的青云山公园风景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阳洞滩瀑布---阳洞滩风景区;有以晒口电站为核心的“高峡平湖”风景区;有百里侗文化风情区内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奇花异石。

同时,通道县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丰富。其中,有7个中国传统村落、1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3个湖南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7个湖南美丽乡村。且在这2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中,有2个列入3A、4A景区村镇,有7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占比高达28%。近一半村镇的主要产业为农业,总体人均纯收入为.2元。总体而言,通道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民族元素鲜明,少数民族村寨数量大,但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二、怀化通道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概况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调研组以通道县侗族特色村寨为调研对象,围绕《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开展田野考察,主要集中于县西南部区域,历时4天,走访了皇都侗文化村等5个村寨,深入详细调研了独坡镇上岩村、双江镇芋头村、坪坦镇坪坦村三个村寨。

1.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田野考察概况

上岩村概况:形成于明朝末期,上岩村共辖19个村民小组户人(年3月数据),由原上岩村、坪寨村合并而成,地处通道县独坡镇西南方向,距县城65公里,全村总面积亩,可利用林地面积亩,可利用耕地面积亩。全村现有劳动力人(稳定务农人,长期在外务工人,季节性务工人),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被评为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芋头村概况: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共有户,人,全为侗族。管辖芋头村、红香村、上团村。可利用耕地面积为亩,森林面积亩,全村人均纯收入为元。芋头古建筑群依山沿谷而建,形成独特的“山脊型”、“山谷型”布局模式。历经明、清两代续建,后遭火灾,几经复建,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其中有鼓楼4座、风雨桥3座、侗族吊脚楼78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年6月21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芋头村也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湖南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坪坦村概况:形成于元代以前,坪坦村寨位于湖南省通道县坪坦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21千米。全村户人,全为侗族。耕地总面积为亩,可利用林地面积.2亩。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是通道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境内有9座风雨桥均始建于清代,为木结构桥,其独特的建造技艺被评审专家誉为“是我国古老造桥术的尾闾,是国内桥梁建造史中最后的、罕见的一批活化石。被誉为“和谐社会的原始版本”。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芦笙之乡、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美丽乡村。

2.中期评估概况

依据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及特色村镇中期指标指数评估表,分别从经济发展(4项)、人民生活(11项)、民族文化(7项)、民生事业(7项)、民族团结(2项)5个类别,共31项指标进行数据统计。目前三个村寨已经取得良好的成绩。

(1)经济发展类别

在经济发展类别中,贫困发生率低。

(2)人民生活类别

在人民生活类别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标,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达标,电视入户率达标,网络覆盖率基本达标,垃圾集中处理率达标,防灾预警设施安置率达标。

(3)民族文化类别

在民族文化类别中,传统民居完整保护率较好,传统民居登记入档率较好,具有民族元素和特征的特色民居比例达标,村镇公共文化设施完好率达标,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开展率达标。

(4)民生事业类别

在民生事业类别中,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卫生医疗设备普及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均达标。三个村寨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平均受教育年限基本都在10年以上,每个村至少配有1间医疗诊所,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全覆盖,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基本为零。

(5)民族团结类别

在民族团结类别中,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率、社会安全指数均达标。社会风俗良好,并无重大恶劣事件,总体环境平稳。如调查得知坪坦村内惯有“夜不闭户”、芋头村村民有外出不锁门的优良传统。

3.对比“十三五”规划目标指标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经济发展类别

经济发展类别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第三产业增加值GDP比重低、特色产业对村镇经济的贡献率低。

(2)人民生活类别

人民生活类别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道路硬化率低、清洁能源使用率低、改厕率低。

(3)民族文化类别

在民族文化类别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非遗基础设施完好率低。

(4)民生事业类别

在民生事业类别中,农村劳动力得到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服务的比例极低。

总体而言,上岩村、坪坦村、芋头村的特色村镇中期指数评估总体良好,基本达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质量持续优化,生活便利性不断提高。民生事业稳步前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服务全方位覆盖。民族关系高度融洽,民族团结稳健推进。

但其薄弱点主要是未能充分挖掘利用自身丰厚文化资源,因势利导,发展经济。众所周知,侗文化是通道县最为突出的文化类型。诸如侗乡标志性建筑的吊脚楼、鼓楼、花桥、凉亭等;民族特色浓郁的侗锦、侗帕、琵琶侗戏、侗歌、哆也、芦笙舞、行歌坐月等,这些习俗及服饰、宗教等都保持了侗族独特淳朴的民情风俗。但这些独特丰厚的文化资源,在该地经济发展中并未充分加以利用。在上述评估中,特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低甚至没有特色产业,以及缺乏非遗传习所等设施就是其集中体现。因而在未来的扶贫规划中,应当集中于文化扶贫这一着力点,在文化扶贫上下真功夫。既要加大对传统民居、习俗、技艺的保护、弘扬、传承,加大对农民思想理念、科学技术的传输与培训。又要整体规划,理性设计,整合地方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凸显地方特色。

三、怀化通道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应凸显特色

《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是指在具有一定民族特色和开发潜力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采取特殊措施,保护特色民居,培植特色产业,传承特色文化,打造特色风光,培育特色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笔者通过对怀化市通道县展开田野考察,就“保护特色民居、培植特色产业、传承特色文化、打造特色风光、培育特色人才”五个方面,谈一谈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及需解决的问题。

1.保护特色民居,加强整体规划

特色民居是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怀化市通道县特色民居遗存丰富,其中芋头古侗寨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前,通道县除被列为“国保”和“省保”的历史建筑得到较好保护以外,很多村寨的特色民居则仍然遭受着自然老化和认为破坏的困境。考察过程中发现,不少年轻原著居民有“宁住新房,不修老宅”的思想,甚至有些原著居民更是将传统特色民居视作贫困落后的象征,选择改变自己的居住条件,因此对特色民居“拆旧建新”“改旧为新”的现象较为突出。

调研发现,通道县少数民族村寨总体呈现出“人多地少,缺乏规划”的特色民居保护主要困境。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困境:一是村中宅基地使用紧张,村中新建民居较多采用现代砖房,有的村民建砖房是因为传统的侗族民居以木材为主存在火灾隐患,也有村民对笔者讲建砖房的原因主要是宅基地面积较小,“只好选择”在有限的宅基地上建砖房从而增加可使用面积;二是由于上岩村早前缺乏整体规划,不少新建民居虽然沿着村内马路铺陈修建,但村内旧民居被拆毁的情况也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huashizx.com/hhfc/36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