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的地形十分的奇妙,它的东、西、南三面都分布有大山,为罗霄山脉、南岭、雪峰山、武陵山所环抱,中部则是由湘江、沅江、资水、澧水等大江大河所冲刷的平原丘陵地貌,而且这些江河都最终都注入了洞庭湖,经岳阳汇入长江主干道,可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特征。
湖南独特的地形地貌也造就了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如省会长沙是全省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城市,所辖县市区均超过了60万的规模,其他地市则就参差不齐了许多,本文笔者将盘点下湖南省十个人口最少的县市,一起看看他们都在什么位置,哪个地方对你印象最为深刻?有没有你的家乡?
第十名:城步苗族自治县城步,意为水边之城,城区为巫水水系所环绕,位于雪峰山脉与越城岭山脉的交汇处,地势南高北低,起伏大,县内有米以上的山峰座,溪流密布,多为高山溪谷地貌,植被茂密,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风能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有南山牧场、两江峡谷、白云湖分布,坐落有长安营古城遗址。
城步苗族自治县位于邵阳市的最南端,是两省三市交汇之地,与怀化市、广西桂林市相邻,距省会长沙公里,东西直线纵距65公里,南北直线纵距83公里,面积平方公里,管辖7个镇、5个乡,辖区面积在邵阳市所有的县市区中排列第四位,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中排列第23名。
全县常第九名: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古为夜郎国治地,明朝时置晃州驿,民国初年置县。辖区为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延伸末端、潕水中游,平均海拔高,最高峰天雷山海拔米,为山地丘陵、河谷岗地交错的地貌,有大小河流余条,森林覆盖率达67.5%,盛产右旋龙脑樟,有大型的钾长石、重晶石矿产资源分布,是典型的山地县,有浓厚的夜郎文化。
新晃侗族自治县为湖南省西部辖区的突出部,三面为贵州省环抱,与铜仁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相邻,辖区东西长52.5公里,南北宽42.3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管辖9个镇、2个民族乡,辖区面积在怀化市所有的县市区中排列第10位,同时也是倒数第三,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中排列第73名。
全县常住人口21.5万,在怀化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11位,同时也是倒数第二位,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中排列第位。
第八名:江永县江永县是由永明县演化而来的,因永明岭(今都庞岭)而得名,县制始于秦,完善于隋唐时期,拥有历史悠久的“女书文化”。境内三面环山,中部为河谷盆地,溪流纵横交错,最高峰杉木顶海拔米,地下水资源丰富,植被茂密,盛产香柚,矿产资源种类多样。
江永县三面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环绕,与桂林市、贺州市相邻,这点和新晃侗族自治县十分的相像,辖区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55.5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距桂林市区公里,管辖5个镇、4个乡,辖区面积在永州市所有的县市区中排列第9位,同时也是倒数第三,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中排列第65名。
全县常住人口21.1万,在永州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10位,同时也是倒数第二位,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中排列第位。
第七名:津市市津市市是常德代管县级市,因临近澧水而发展成为水陆要冲的集市而得名,于9年8月设立,是湖南省内六大良港之一,澧水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全市地势低平,跨澧水南北两岸,地下水储量丰富,有石煤资源分布,毛里湖、田珍湖坐落于此。
津市市位于常德市中北部、洞庭湖西缘,辖区呈南宽北窄状分布,总面积.19平方公里,管辖5个街道、4个镇,辖区面积在常德市所有的县市区中排列第8位,同时也是倒数第二,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中排列第98名。
全县常住人口20.8万,是常德市人口数量最小的县市,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中排列第位。
第六名:通道侗族自治县定名于宋徽宗时期,由罗蒙县改为通道县,年成立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处湘桂黔三省区的交汇地带,是通往我国大西南的要道,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全县为南岭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区域,山多田少,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溪河密布,动植物种类繁多。保存有马田鼓楼、坪坦河风雨桥群、芋头古侗寨群,丹霞地貌万佛山、松涛森林等分布于此,是一个山清水秀之地。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怀化市的最南端,辖区呈北宽南窄状,像一个酒杯,全县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管辖8个镇、2个乡及1个苗族乡,辖区面积在怀化市所有的县市区中排列第4位,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中排列第33名。
全县常住人口19.67万,是怀化市人口数量最小的县,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中排列第位。
第五名:桂东县桂东县是在南宋时由桂阳县东部析出而来,深居罗霄山脉中段腹地,是湘江支流耒水的上游,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全县群山林立,多为高山峡谷地貌,有座山峰,最高峰齐云山主峰海拔.3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有大小河流条,水资源丰富,中药材种类超过了种。
桂东县位于郴州市的最东端,为两省四市交汇之地,与株洲市、江西省的吉安市和赣州市相邻,总面积.56平方公里,管辖7个镇、4个乡及1个林场,辖区面积在郴州市所有的县市区中排列第7位,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中排列第76名。
全县常住人口15.94万,是郴州市人口数量最小的县,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中排列第位。
第四名:炎陵县炎陵县原名酃县,始置于南宋时期,年因炎帝神农氏安葬于境内而改名炎陵。全境位于罗霄山脉腹地,临近井冈山,大部分为中山丘陵地貌,最高峰神农峰海拔.35米,属洣水上游,溪谷纵横,水能资源丰富,盛产中药材、茶叶及诸多林下作物,是湖南省的重点林区之一,有“长沙茶乡之尾”的称谓。
炎陵县位于株洲市的东南端,为两省三市交汇之地,与郴州市、江西省吉安市相邻,辖区南北长59公里,东西宽51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管辖5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另有1个农场,辖区面积在株洲市所有的县市区中排列第4位,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中排列第46名。
全县常住人口15.77万,是株洲市人口数量最小的县,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中排列第位。
第三名:双牌县双牌县原为零陵专区的林区管理局,年设县,年属永州市管辖。全县介于阳明、紫金两山之间,属都庞岭余脉,地势东西高、中间低,潇水及其支流贯穿辖区中部,为山地丘陵、河谷岗地地貌,水能资源丰富,植被多为人工杉木林。保存有清代的岁圆楼、访尧村古建筑群,以及悠久的湘桂古道。
双牌县西邻广西桂林市,辖区东西最大横距6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9公里,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下辖6个镇,5个乡,辖区面积在永州市所有的县市区中排列第8位,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中排列第63名。
全县常住人口15.18万,是永州市人口数量最小的县,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中排列第位。
第二名:古丈县古丈县在清朝时为“苗疆四厅”之地,民国初年改为县制,古阳镇为县城所在地。全县位于武陵山腹地,沅江支流酉水沿辖区北部而过,留有狭长的凤滩水库,境内遍布高山峡谷,溪河谷地错落其间,多为中低山山原、河谷丘陵地貌,森林覆盖率超70%,有“天然氧吧、林业之乡、名茶之乡”的美誉,矿藏资源丰富。高望界、坐龙峡坐落于此,有红石林分布。
古丈县位于湘西自治州中部,与怀化市相邻,辖区东西宽51.36公里,南北长40.52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管辖7个镇,辖区面积在湘西自治州所有的县市区中排列第6位,同时也是倒数第三位,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中排列第80名。
全县常住人口10.76万,是湘西自治州人口数量最小的县,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中排列第位。
第一名:韶山市韶山市是湘潭代管的县级市,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而得名,年设立韶山区,年升格为县级市。韶山市属湘中低山丘陵地貌,全市最高点韶峰海拔.5米,韶河贯穿全境,植被绿化率高,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岸私塾、毛氏宗祠、韶山冲坐落于此。
韶山市位于湘潭市市区以西,与省会长沙市相邻,总面积.33平方公里,管辖2个镇、2个乡,辖区面积在湘潭市所有的县市区中排列第4位,同时也是倒数第二,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中排列第名。
全县市常住人口10.76万,是湘潭市人口数量最小的县市,在湖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中排列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