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10月17日也是国际消除贫困日。年12月22日,联合国通过了将10月17日设为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决议,旨在促进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意识。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国务院新闻办17日发表《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白皮书包括六部分,分别是:减贫促进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保障贫困人口生存权、维护特定群体权利、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合力推进减贫事业和减贫进入攻坚阶段。其中与旅游相关的内容如下——保障贫困人口生存权中国政府创新扶贫模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近年来,通过建档立卡摸清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落实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切实提高扶贫实效,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保障贫困人口生存权。特色产业脱贫得到扶持。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政策,为贫困地区提供发展机会。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农业行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林业扶贫攻坚规划(-年)》,明确将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作为农业行业扶贫重点工作。编制《农业行业扶贫开发规划(-年)》,制定《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年)》,对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林牧业进行科学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发布《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年)》,将贫困地区96个特色品种纳入规划范围,引导多方力量加大投入。“十二五”(-年)期间,向连片特困地区投入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亿元,安排林业基本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多亿元。在特色产业带动下,贫困地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易地搬迁脱贫稳步实施。年以来,国家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亿元,撬动各类投资近亿元,搬迁贫困人口万人,地方各级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亿元,搬迁多万贫困人口,有效拓展贫困地区发展空间。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加强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幅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帮助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引导外出务工,直接增加劳务收入,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年,中国政府启动实施了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方案,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引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大幅拓宽融资渠道,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脱贫扶持力度,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生态保护脱贫持续推进。在贫困地区积极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快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步伐,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拓展贫困人口生存空间,为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以及保障发展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的生态补偿工作,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推动贫困地区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变。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鼓励重点工程区范围内的贫困户投工投劳,提高了贫困人口的受益水平。改善贫困人口生存条件,加大贫困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强化木本粮油、特色林果、木竹原料林、林下经济、草食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发展,切实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条件。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发展瓶颈制约,是实现贫困地区群众生存权、发展权的基础和前提。年以来,中国政府继续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大投入力度,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交通建设速度加快。国家制定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纲要(-年)》,“十二五”期间投入车购税资金亿元以上,带动全社会公路建设投入近2万亿元,全面加快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农村客运站点和“溜索改桥”的建设步伐,建设了33万公里农村公路,帮助个乡镇和4.8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截至年年底,集中连片特困地区96.1%的乡镇和86.2%的建制村通硬化路,95.5%的乡镇和83.1%的建制村通班车。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贫困地区矿产、能源、旅游等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脱贫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年,中国实施交通扶贫脱贫“双百”工程,进一步加大对交通扶贫的支持力度。相关评论
吹响旅游扶贫攻坚战号角
国家旅游局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这是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指导下“旅游+”发展模式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多部门共同参与、统一行动、协调发展,更加有利于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10月17日是第三个“国家扶贫日”。此前不久,国家旅游局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以更实际、更到位、更具刚性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吹响了旅游扶贫攻坚战的号角。
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即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规模化的扶贫开发工作。按照我国的统计口径和脱贫标准,-年间,我国已累计使2.5亿人口摆脱了贫困;而按照国际脱贫标准,此间我国则实际减少了6.6亿的贫困人口,全球脱贫人口数量的93.3%是来自中国的贡献。但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发展条件千差万别,至今仍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甚至还有贫困地区的人口处于极度贫困状态。而且,剩下的这些贫困人口都是处于自身和环境条件极差、脱贫难度极大的状态,实现脱贫的任务更加艰巨。
为此,国务院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国家扶贫日”。设立“国家扶贫日”的宗旨,是要通过这种主题日,让扶贫引起全社会更多的看白癜风专业的医院白癜风专家坐诊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