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31日,“喜庆十九大欢度重阳节””文艺演出在中方县花桥镇白沙溪村精彩上演,村民们正在观看精彩演出。(本报记者杨戟摄)
中方县花桥镇白沙溪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里,村民在表演自己编排的舞蹈。(本报记者杨戟摄)
舞台有了,百姓乐了
2月17日,农历大年初二。春风吹散了冬日的严寒,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平茶镇的小岔村热闹非凡,一场由村民自编自演的新春联欢会在村级文化活动广场举行,吸引了附近余名群众及游客前来参加。整个广场人山人海、喜气洋洋,一派节日欢乐的热闹景象。
联欢会在该村中老年腰鼓队的《开门红》中拉开了序幕,10余名大妈身着大红色的喜庆服装,手持红灯笼和桃花扇缓缓入场,显得俏皮可爱。随后,《中国吉祥》《飞向苗乡侗寨》《山路十八弯》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响起。台上精彩,台下热闹,互动之余,叫好声不断。
演出中,歌舞、合唱、小品、武术、独奏等纷纷登台,村民们“各显神通”,一个个有趣的节目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借助本次联欢会提高村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领村民迈入新生活,树立新理念,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生活中。”小岔村支部书记李平说。
百姓之所以能够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精神生活更加丰盈,得益于我市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上做出的不懈努力。
根据中央、省有关要求,我市于年启动实施了全市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工程,着力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这也标志着全市文化行业扶贫工作进入决胜“攻坚期”。
我市各县(市、区)组织专门力量结合各行政村群众数、文化生活需求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对拟建设村进行初步选址,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七个一”布局规划图,新晃、芷江等县(市、区)更是召开了不同层次的动员会、座谈会,广泛宣传发动,效果良好。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上,我市始终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坚持“一堂多能,一室多用”,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纳入到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为确保共建效果,要求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坚持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有机整合。将项目建设纳入市对县重点民生实事绩效考核内容,明确由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截至年12月底,全市共完成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走进中方县中方镇铜锣村,百姓舞台尤其引人注目,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演出在这里进行,平日里,村民还可以在这里跳舞、唱歌,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对于村民来说,有了舞台,就有了“阵地”,这个“阵地”不是别的,正是筑建老百姓“精神乐园”所必需的“文化阵地”。
“群众说好才是好”
年12月末,在会同县林城镇的金寨村,全村爱好广场舞的大叔大妈在怡心园里跳得不亦乐乎,“斗舞”本是年轻人玩的东西,如今在老年人的生活里也屡见不鲜。怡心园是村里的文化广场,是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体系的产物。年完成建设投入使用,“草木繁盛”的这里变成了“舒心之地”,凉亭、广场、花草,着实让人心旷神怡。
“自从建好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天天有人在这里跳舞、打球、健身,这里成了老百姓最好的去处,百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说起自己村里新建起来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金寨村支部书记李晓玲很是得意。她说,文化活动多了以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邻里和睦了、工作好做了,当村支书这么些年,矛盾纠纷的调解正逐年降低,其中有很大的功劳归功于综合文化中心的建设。
年,我市建设的全省第一批个示范村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基层群众娱乐难、健身难、培训难等问题,契合了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契机,顺应群众期盼,把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助推文化小康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放大示范效应,实行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对标文化建设短板,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4次专题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还分别下发了《怀化市加快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对全市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列出了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要求年底基本完成,并于今年进行扫尾工作。
与此同时,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效应也得到了放大,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统筹得以实行。我市充分发挥了文化服务引领作用,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与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验收,推进文化服务与党建服务、便民服务、农业服务等相结合,并与精准扶贫、全域旅游、移民安置、产业发展等内容有机融合,实现了公共服务乘数效应。
在辰溪县,全县以文化服务中心项目为契机,推进“六位一体”中心建设,即文化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电商平台服务中心,有效发挥了涉农公共服务聚集效应。
“好!”金寨村的村民龙国勇,今年已经64岁了,“村里这几年的变化真的太大了,我们锻炼身体的地方有了,老伴跳广场舞的地方有了,孙子看书的地方也有了。”
正如李晓玲介绍的那样,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不仅只是场地的建成,还得村民认可和参与,发挥他真正的作用,老百姓说好,那才是好。
“全覆盖”只为“惠民生”
我市历来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早已实现、农家书屋“村村有”、农村广播“村村响”,同时乡村报栏、文化大户、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农村公共文化阵地也日益完善,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但是,已有农村文化阵地以室内阵地为主,唯独缺少室外集中开展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的“文化广场”,百姓的需求与呼唤非常强烈。
由中宣部、湖南省委宣传部实施的贫困地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项目的落地,明确了一个文化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设备、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健身器材的“七个一”标准,正好呼应了百姓的需求,立即得了乡镇(管委会)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拥护,村民参与建设的热情很高。
建好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充分发挥多项服务功能,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福利,村寨文明和谐程度明显提升。
依托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宣传栏等阵地设施,先后组织形势政策宣讲、道德讲堂、乡贤讲坛等余场次,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孝心少年等文明创建评比活动余次,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群众参与率在90%以上,较好地促进了农村文明新风建设。
文化服务中心让分散的群众聚集有场所、展示有平台,重新激发起文化激情,相继组建起广场舞、器乐团、篮球队等各类业余团体超过支,最多的一个村有5支队伍。每有闲暇,群众自发读书看报、排练节目、休闲健身等,通道、靖州等地群众还组织农民运动会、歌会、芦笙节等。去年,我市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设备配送工作有条不紊,更新农民健身工程器材套,配发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套,全市健身路径器材配发总数达套。
“春风”绿“五溪”其“乐”更融融
近年来,我市在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中,把示范点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和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内容,确保“建得起、管得好、用得活”,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了丰富群众文化、倡导乡风文明、传播方针政策的宣传窗口与阵地,推动了农民自我教育、自我转化、自我提升,促进了社会和谐、邻里和睦,实现了文化惠民,真正让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成为了农民的精神家园。
借助文化活动广场和戏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年,全市送戏下乡场次,放映农村电影场次,在城区放映广场电影场次。开展“欢乐潇湘·幸福怀化”群众文艺汇演海选余场次。配套的便民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户籍迁移、医疗计生、劳务输出、民事调解等各方面服务,让群众不出村就能一站式办理。
我市还把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助推农村经济的发展工程,举办种养、药材等涉农科技实用培训余场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农民脱贫致富有机融合。麻阳谭家寨乡楠木桥村、锦和镇长潭村等地依托文化活动室建立电商平台,网络销售冰糖橙、高山葡萄等农产品;中方县桐木镇大松坡村、通道坪坦乡皇都村、靖州寨牙乡岩脚村等地,融合建设乡村旅游服务中心;芷江碧涌镇碧河村开设侗族博物馆、中方县中方镇铜锣村建立斗笠非遗展示馆,推广文化创意产品,为当地群众开辟了新的致富门路。
此外,我市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可圈可点。年,新晃鱼市镇晏家村农家书屋、溆浦县卢峰镇漫水村农家书屋获评“全国示范农家书屋”,芷江碧涌镇清江村徐香香、中方镇铜锣村曾秋香获“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称号;全市共有19个农家书屋获评“湖南省示范农家书屋”、19名书屋管理员获评“湖南省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
年,我市还将继续扎实开展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并认真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送戏下乡活动。各县(市、区)还将出台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文件政策,推动我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满足了农村群众对室外活动场所的需求,我市从多个方面寻找突破,真正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成为农民的精神乐园,打通了宣传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我市坚持实用原则,按照“资源整合”的思路,全面整合标准、场地、项目、资金以及管理人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农村文化建设要彻底抛弃过往“单打独斗”的局面,要主动融入、对接美丽乡村、基层党建等其他建设,不断拓宽农村文化建设的人、财、物投入渠道。
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在农民家门口,群众是当仁不让的“绝对主角”。我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把群众从“观众”变成“主角”,有效避免了示范点闲置沦为“文化花瓶”的风险,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文化参与热情,极大地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力。只有让农民群众成为文化的主角,才能维持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才能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村文化才会在农村这块沃土上生根开花,枝繁叶茂。
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我市立足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通过制定文明公约、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强化了农民群众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能力,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学习宣讲、组织专题讨论,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水平,促进了乡风民风的好转,建立起了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常态。
实践证明,用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先进文化教育和武装农民群众,不仅带来了农村面貌改变,更带来了农民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的更新与转变。(本报记者朱帅通讯员高长久)
一周热点
彭国甫向广大网友致以新春祝福
甜甜的怀化年丨洪江财神祈拜典礼热闹非凡民众许愿努力奋斗收获幸福
甜甜的怀化年丨芷江"王沙侗寨":大年三十男人干活女人休息
玩转怀化丨古城商道寻根之旅
高清视频直播: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