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围绕加快推进“怀化市乡村历史根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行协商建言。市政协副主席李宜堂出席并讲话。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市政协文史委、民盟怀化市委就这一课题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进行了调研。专题调研组形成了《虚功实做,让乡村历史文化“DNA”代代相传——怀化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会上,市政协常委、民盟怀化市委秘书长兰燕作了《关于侗锦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市政协委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芷清作了《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保护利用》的发言,市政协委员、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桦作了《关于建立农村文化精英再生机制的建议》的发言。
本次专题协商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市非遗名录问题,建议由市文体广新局牵头全市非遗名录建设,重点挖掘传统文学、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等市级以上较少项目。同时,明确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推动没有纳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保护名录。
二是推进非遗传习所建设。建议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建好硬件;积极争资引项,以项目推动传习所建设;开拓旅游产品市场,提升传习所的规模与实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传习所;建议由市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市文体广新局、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市教育局参加。
三是加大非遗保护与传承资金投入问题。由市财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文体广新局为参加单位。建议市县两级对应设立省文化厅目标管理要求的非遗管理、项目保护、传承人补助、非遗宣传展示等经费支出。建议市政府年至年期间,每年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开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研究丛书和“像音像”抢救项目。
四是抢救全市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市文体广新局牵头,市发改委、市民宗委、市财政局参加。建议市本级建立市级非遗项目保护专项经费,重点是用于抢救性记忆保护,首先对需要保护的项目,按轻重缓急,由非遗部门作出具体保护预算,由市县两级每年分批将“抢救性保护项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经过几年努力,叠加式带动我市非遗项目的抢救性保护。
市民宗委、市发改委、市农业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文体广新局、市商粮局、市博物馆等市直部门作了回应发言。
“政协专题协商非遗工作很激动、很感动,这次专题协商非遗现状表述很清楚,建议很契合当前的工作。我们将抓住设立和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时机和向省委宣传部申报包括建设传习所在内的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设施建设项目的契机,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进行。”市文体广新局副局长黄政安如是说。
“第一个事,专题协商要做的事,我们会认真落实;二个是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不然很容易飘拂过去。”市民宗委调研员石佳能深有感触。
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有紧迫感动,要换档加速,实施“追赶超”战略;要建立完善机制,突出保护传承重点,守住保护和抢救的底线,加大挖掘传承发展的力度;要采取文化+旅游、文化+园区、文化+教育、文化+互联网相结合的传承与保护的方式;要做到六级联动,以县为主体、部门协同为主的工作原则,贯彻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让我市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生机。
图文│杨芷清
来源│怀化市文体广新局
排版│罗翊文
秀米XIUMI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