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一个山林中的“土疙瘩”,摇身一变成为了带动数千人脱贫的扶贫产业。
过去人养鸡,现在“机养鸡”,脱贫致富带头人让贫困村生出了致富“金蛋”。
这样的传奇,源于“科技创新”的魔力。隆冬时节,记者走马怀化,听到了许多科技动力助推脱贫攻坚的故事。
省政协副主席、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告诉记者,怀化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切实做好“扶贫”文章,帮助贫困群众增强“造血”功能,打通脱贫致富路。
小魔芋大魔力
近日,湖南博嘉魔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魔芋收购点热闹非凡。会同县的脱贫户纷纷来到这里,按照收购合同出售自产的魔芋。
“盖新房,娶新娘,小小魔芋来帮忙。”会同县金子岩侗族苗族自治乡小市村脱贫户谭德平拉着一车魔芋过秤卖掉,收下一叠“红票子”喜形于色地说:“我通过种魔芋稳稳地脱贫。”
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其公司服务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实现了产业规划、技术培训、种苗供应、产品回收和加工销售的“四统一”,形成了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被国家林业局评为“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魔芋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作为健康有益的碱性食品,近年来很受欢迎。会同是全国闻名的“广木之乡”“楠竹之乡”,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魔芋适生区。
然而,作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的会同,农民却守着“宝贝”过穷日子。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会同县将魔芋纳入“十三五”规划,作为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开发项目、扶贫产业开发重点项目,在征地建设、技术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扶持,并按不同的标准,对发展魔芋种植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奖补。
让产品变商品,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会同重点培育的魔芋龙头企业湖南博嘉魔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研发团队,通过科技攻关,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拥有精深加工线5条,年加工魔芋3万余吨,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魔芋加工企业。其生产的魔芋精粉、魔芋仿生食品、魔芋休闲食品等“魔芋”系列产品畅销海外,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小魔芋,大魔力。一个林下的绿色产品,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带动周边5个乡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怀化坚持“产业有需求、项目能盈利、贫困群众能受益”的原则,运用现代科技,运用良种良法,因地制宜、因林制宜、因人制宜,发展“一村一品”,走出“名、优、特、新、高”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一个产业园,扶贫一大片”,先后实现了优质稻、精品水果、茶叶、道地中药材、竹产业、全域旅游等10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专业县、专业乡、专业村,实现了“输血”到“造血”扶贫方式转变。
“机”养鸡下“金蛋”
换上防护服,经过雾化间、消毒间,在王铁刚的带领下,记者进入到智能化养殖场车间,迎面吹来的风暖暖的,与室外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智能化养殖场的主控器屏幕上,显示的温度是29度,而此时室外的温度已是个位数。
这个智能化养殖场现有蛋鸡均是德国品种,养殖场位于沅陵县凉水井镇王家岭村,属于王家岭蛋鸡专业合作社。王铁刚是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王家岭村的党支部书记。
王铁刚介绍,“王家岭鸡蛋”的品牌已经打响,远销广州、福州等大市场。
从挑着担子上县城卖到如今的智能化养殖产品远销各地,王家岭蛋鸡合作社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
年,村里在外打工创业的王铁刚返乡被选为村主任后,邀请18户村民入股,筹集万元,创办了王家岭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以合作社为平台,创新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吸纳社员+资金互助+就业带动+资本参股+产业承租”5种精准到户产业扶贫模式。
“科技的引入,是起飞的关键!”王铁刚说:“我们从过去的放养,标准化养殖、自动化养殖到如今的智能化养殖,走过了4个阶段,实现了人养鸡到‘机养鸡’的蜕变。在‘房间’的蛋鸡投喂、温度、光线都是经过科学计算过的。”
“他敢闯敢试,弄的都是高大上的东西,我们的腰包都鼓起来了。大伙儿都信任他,年高票当选村支书。”脱贫户杨云龙喜笑颜开地说:“王书记带着我们四处跑市场,不断改进养殖技术,撑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王铁刚只是怀化各地众多以经营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的乡村能人的缩影。怀化以科技创新培育致富能手,着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一线工作队”。目前,怀化市建设农民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培养致富能手1万多名。在致富能手的带动下,30多万名贫困群众由此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大道。全市农业小散弱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扶贫果”出深山
羊肚菌制种厂、金银花基地、蓝莓基地、葡萄基地……走进芷江五郎溪村,村党支部书记田昌英带着记者一边看一边介绍说:“种下‘产业树’,喜获‘幸福果’。但没有冷藏库,没有冷链物流,这些甜甜的山果也出不了深山。”
多户贫困户家门口有事做,农产品远销广州、珠海等地,这一切成功的背后,都与湖南佳惠集团的一个决定密不可分。
年,湖南佳惠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万企帮万村”号召,对五郎溪村进行结对帮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市场活水。
针对五郎溪村金银花、蓝莓、葡萄等农产品保鲜难的状况,湖南佳惠集团决定实施冷链产业扶贫,冷藏库8个集装箱当年建成就见成效,并成功引进羊肚菌产业。
而真正要做到冷链物流,冷藏库还只是“大网”下的一个个“小点”,真正要将冷链物流织成一张“大网”,湖南佳惠集团可谓是下了“苦工”。
“农产品损耗过高、产品难以卖出,这是贫困户脱贫的主要障碍,咱们农民兄弟守着‘宝贝’却卖不出去。”湖南佳惠集团董事长李小红说:“花再大的代价,都要把‘冷链+物流’弄出来。”
这几年,五郎溪的金银花价格由每公斤2.6元涨到6元,广东、浙江的企业慕名前来收购,农产品产地预冷冷库功不可没。反过来,冷库又促进了五郎溪的招商引资和产业扶贫,以羊肚菌为代表的菇类种植基地及加工厂项目相继落户五郎溪。
5年前,李小红第一次到五郎溪的时候,该村人均年收入只有元,而到了年,这个数字是元。
农产品冷链让规模种植有保障,现代物流则让农产品直通商超成为可能。湖南佳惠集团探索“冷链+物流”模式,从田间地头到大型商超,佳惠冷链物流让大山深处的优质农产品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让众多甜甜的扶贫“山果”走出大山,奔向国内外大市场。
怀化以科技创新促进市场流通,帮助山货走出深山。该市充分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科技,紧盯市场这一风向标,精准引导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越来越多类似佳惠集团这样的企业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农副加工产品少走弯路,走出深山,畅通出货渠道,畅游市场大海。
寒冬里追梦者
这几天,冬雨夹杂寒气,大山里冷飕飕,可怎么也挡不住梦想者匆匆脚步。张良波的梦想就是让自己科研成果尽早变成脱贫户巩固脱贫成效的“甜果果”。
张良波是省派科技特派员,驻沅陵期间,由他选育的“金湘玉”黄桃通过农业农村部新品种认定,并先后荣获全国果品产业博览会和果业扶贫大会“产品金奖”。这几天,他和科技服务团队深入各脱贫村,忙着给种植户培训黄桃新品种“金湘玉”引种知识。
陈家滩乡金塔村干部李流萍是个“追梦者”,正为库区网箱上岸后产业转型犯愁,得知好消息,跑到邻村参加学习,培训结束,立马敲定引种计划:“不用套袋,成熟早,前景确实好!”
“沅陵县用好农业科技新成果,为稳定脱贫再上一把‘安全锁’!”怀化市政协副主席、沅陵县委书记钦代寿介绍,“金湘玉”黄桃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早的产业优势,适合贫困群众一家一户发展,全县将加大推广种植力度。
沅陵县副县长、县科技服务专家团团长张建国告诉记者,为加快脱贫,沅陵提出10大扶贫模式,科技扶贫是其中之一,由省派20名专家和58名土专家组成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分成10个小组,服务全县92个贫困村和12家科技扶贫企业。
怀化以科技创新带动贫困人口,集聚全市优质科技资源,统筹各类科技帮扶资源,组建13个“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由团长担任各县(市、区)科技副县(市、区)长,在全省率先实现对所辖县市区全覆盖。同时,采取技能培训帮助一批、因地制宜就地培训一批、创新政策奖补培育一批等措施,帮助贫困群众掌握脱贫之技,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到产业园区就业,实现增收脱贫。(肖军朱帅)
来源:怀化新闻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