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堂香火供图丨许绍远
后面了解得知,坛神信仰是西南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民间信仰形态,坛神被认为是驱鬼怪邪恶、保护人畜安宁之神,其具体神灵身份说法不一。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坛神形象为“罗公”,明代李实《蜀语》载:“坛神名主坛罗公,黑面,手持斧吹角”。清康熙《重庆府涪州志》卷一也载:“俗多供坛神,名元坛罗公之神”。还有坛神为李冰、赵昱的说法,乾隆《雅州府志·风俗》载:“坛神者,秦为太守李冰,宋嘉州刺史赵昱也,昔皆治水有功,故川人世祀之,谓之‘庆坛’。”清代以后,随着坛神信仰进一步发展,其神灵形象吸纳了赵侯、五通等巫傩神灵、儒释道三教神灵以及地方神灵等,神灵体系日益庞大。仔细观察,会发现赤水卫许氏坛神和以上坛神体系有着巨大差别,家族内部简称“将军坛”。有以下主要内容:正中顶上有三点(三清),正文为“雨漸耳正一勅封祖坛會上許氏老祖金甲将军金花姑娘兵馬坛位”,金甲将军、金花姑娘位置是平行的。其他内容有:金乌、玉兔,龙楼、凤阁,东九南八诸猛将、西六北五众雄兵,泰洪宝山灵济祖、雷公电母风雨神,三清上圣、四府高真,教场坝、演武厅,东仓、西库,南泉、北井,千千兵马、万万神将,引猖土地、押阵先师,阜老前人、地盘业主等。对联上联:教场坝内论英雄三军可夺帅也,下联:演武厅中点人马六部朝参王孚;横批:三军司命。随着家族发展壮大和人员大量外迁,有的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家谱,但是“将军坛”早已深入人心,都在自家堂屋供奉“将军坛”,并且一代一代的接续传承。将军坛供图丨许绍远“将军坛”在写作形式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教场坝”、“演武厅”、“金花姑娘”、“金甲将军”、“三军司命”都是各个版本“将军坛”的核心内容。
赤水卫城图图源丨万历《黔记》其中“教场坝”、“演武厅”在赤水卫卫城图上有所体现,为镇国将军许政公墓址所在地,将军大墓在文革期间被毁,但墓穴中依稀可见龙楼、凤阁、东仓、西库、南泉、北井等遗迹,与“将军坛”文字描述高度吻合。镇国将军许政公墓供图丨许义兴根据“将军坛“书写者和家族长者讲解,赤水卫许氏“将军坛”,源于入川(黔)始祖镇国将军许政公于明朝洪武年间“调北征南”中从雪山关打到大水井,攻破南关铁桶寨的征战往事。明朝洪武年间调北征南,南关铁桶寨地处川黔要道,久攻不下,陷入拉锯苦战。后有金花姑娘来赤水卫(河)献计,采用正面佯攻(“羊攻”)和迂回包抄战术。“羊攻”之计主要是先从冒水田征用数千只山羊,随后将山羊聚集在羊圈岩,与已经在南关铁桶寨土目内部策反的内应约定好在夜晚进攻,将准备好的灯笼和鞭炮,分别挂在羊角和羊尾巴上。随后点亮灯笼、点燃鞭炮,在鞭炮声的惊吓和人为驱赶下,成群的山羊在羊圈岩渡过赤水河,往南关铁桶寨方向飞窜,造成浩大的进攻声势,内应随即大声疾呼:“许将军的人马来了”,在一阵混乱中土目首领仓皇应战,又有镇国将军背后强攻,前后夹击之下,土目首领向水潦堡方向逃窜,最后被许成德公斩杀在缴王坪子。镇国将军行军示意图图源丨百度地图小小许时至今日,雪山关山门上有楹联上联:“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身还,将军夜渡”;和《赤水备考全志》有关于“赤水八景”的诗作,诗曰:“羊江夜渡征人忙(羊圏岩)”,二者均提到“将军夜渡”,是否与以上征战往事有所关联,我们不敢妄下结论和强行附会,但给后续的文史爱好者留下了诸多遐想和探讨的空间。雪山关与南关
图源丨新浪微博
天地舆图·历史地理短文科普基于许政公先后在调北征南、靖难之役及北征北元等战役中的突出战绩,在永乐年间被敕封为镇国将军,从宣德八年开始有二世祖许庆调任赤水卫指挥使开始,赤水卫许氏开始世袭赤水卫指挥使至明末清初,以上事迹在历史典籍中均有准确记录。清朝贵州举人李凤翧阐释了民间以赵侯坛之神主为古代开边名将的信息。赤水卫许氏族人或许就是结合先祖在明朝初年的征战往事,将先祖置于坛神之位祭祀,因而“将军坛”应运而生。这也是赤水卫许氏后裔对先祖昔日荣光的回望和无限缅怀。结合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及留存地名等去客观解读赤水卫许氏“将军坛”,将“将军坛”从封建迷信中剥离出来,这是赤水卫许氏先祖留给后人的历史遥想,也是赤水卫许氏历史文化载体。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中对赤水卫的形胜描述:依雪山为城,控赤水为池,四山环峙,一水贯流,与夷僚杂居,当滇贵孔道。由于赤水卫特殊的地址位置以及当时突出的社会矛盾,可以联想到明朝初年镇国将军饮马赤水河,扼守锁钥之地赤水卫的凛凛威风。参考文献:[1]周永健.黔中坛神信仰与庆坛仪式[J].宗教学研究,(03):-.[2]林移刚.清代四川民间信仰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4(04):97-.[3]林移刚.清代四川民间信仰的区域差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4(04):-.DOI:10./j.cnki.-..04..[4]林移刚.论清代四川民间信仰的特征[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6(01):9-15.DOI:10./j.cnki.issn-..01..[5]杨迎曦.西南地区坛神信仰研究综述[J].怀化学院学报,,35(02):11-15.DOI:10./j.cnki.cn43-/z..02..[6]徐艺元,任柯融.道路远且艰,何能忘祖先——叙永县麻城乡现榜村郭氏“家堂香火”特点分析[J].神州,(17):53.[7]林移刚.清代四川民间信仰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8]王侃.巴蜀坛神新探[J].宜春学院学报,,39(04):43-49.作者:许绍雄
编辑:小小许
投稿邮箱:xushic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