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怀化交通
怀化美食
怀化新闻
怀化房产
怀化天气
怀化医院

湖南怀化你不知道的芷江,原来有那么多历史

名城芷江,遗产丰富,这是芷江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物证,也是芷江历史文化的价值所在。

芷江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历经岁月淘洗,芷江仍旧有幸保存了大量的各级各类文物以及较多的历史建筑。

01

文物类遗产

各类文物点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其中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芷江天后宫、芷江文庙3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红二、六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宝庆会馆、雪峰山会战(湘西会战)旧址——芷江龙津桥、芷江抗战碉堡群、红二、六军团便水战斗烈士纪念陵园和红二、六军团长征冷水铺政治干部会议旧址5处省级文保单位,有奎文阁、沈从文旧居等55处市县级文保单位。各类馆藏文物件,其中有商代凤鸟形铜构件、明代錾刻杂宝花卉纹铜镜等国家一级文物39件,二级52件,三级件。

文物类

遗产

02

历史建筑遗产

共有历史建筑63处。其中,有熊(希龄)公馆围墙、(抗日名将)杨伯涛故居外墙、民国田赋粮食管理处、袁家大院、万花堂店铺、肖家老宅等历史类建筑49处,有苏式建筑(美国前总统卡特演讲会场)大礼堂、县政府大院老办公楼、原芷江师范礼堂、练琴房,60-70年代风格建筑汉剧团办公楼、公租房,工业建筑西街原县面粉加工厂等近现代建筑14处。

历史建筑

03

抗战遗存

除被列为文保和历史建筑的外,主要还有芷江机场及跑道,航空第九总站遗址,航空第二飞机修理厂遗址,陆军大学旧址,中央政治学校旧址,航委会第4航空器材库芷江分储所旧址,空军第十六总站旧址,修建机场黔阳县征工处旧址,芷江抗敌后援分会旧址,军粮第24转运站旧址,中国航空公司无线电台旧址,陆军第86军师师部旧址,陆军第37师师部旧址,陈纳德创建的芷江航校、苏联援华 空军大队、美军第十四航空大队、美国驻芷江空军司令部等驻扎的木油坡遗址等。

抗战

遗存

04

红色遗存

除被列为文保的外,主要还有大革命时期中共芷江金厂坪支部活动的菩王庙遗址和红色小道。有红二、六军团军长征进入芷江的冷水溪岩冲遗址、禾梨坳拱桥脚遗址、罗卜田累马坡遗址,退出芷江的上坪门楼坳遗址、上坪荒田垅遗址、上坪凉平界遗址,红军长征走过的洞下场古龙古道旧址、罗卜田关口界古道旧址,小关大关古西南通道旧址,红二军团指挥部茶溪宿营地旧址、红六军团指挥部关口界宿营地遗址、艾冲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机关旧址、红二军团指挥部田家园宿营地遗址,便水战役羊牯庄红六师前线指挥部旧址、西凉溪红二军团前线指挥部遗址、便水渡遗址,便水战役对伙铺设伏、牛屎垅战场、撑架坡战场、云山界战场、郑家垅战场、桂竹山战场、尖坡战场址、烟灯坡战场遗址,埋葬烈士的红二、六军团便水战役烈士纪念陵园等30处陵园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 四零师剿匪烈士纪念塔等11处陵园以及处散葬烈士墓地。早期革命活动家王一知故居遗址及李风白故居旧址。

红色

05

其他遗存

位于明山巷的文清书院旧址,明山书院旧址,位于芷师中学的总督四省府署、偏沅巡府、省立二甲农校、省立十师旧址,位于芷江宾馆的沅州府衙旧址、解放初期会同专区旧址等。

其他

06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项,其中,芷江孽龙和沅州石雕2项为 项目,芷江鸭、扦担舞、蝴蝶画、芷江白蜡4项为市级项目,板山滕滕腔、傩面舞、傩堂戏、杨氏正骨术、渗皮弥散吸收法、芷江汉剧、竖屋上梁、芷江社饭、芷江竹编技艺、芷江侗族山歌等24项为县级项目。

非物质文化

芷江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芷江现有2处历史文化街区和1处风貌区。还有2处抗战历史文化保护区。

01

黄甲街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上,黄甲街为中原腹地通往黔滇两省的古西南驿道之一段,名称与“一榜五进士”史事相关,清同治县志载:北宋徽宗宣和六年()甲辰沈晦榜,沈光定、黎九德、李洪、李永、莫道成五人黄榜高中,同登三甲。沅州士民欢欣鼓舞,遂议以“黄甲”为街名。街区石板铺面,两侧建筑鳞次栉比,高低错落,商铺林立。这里商贸繁华,寸土寸金,门面大多窄小,在高耸的马头封火墙护卫下,幽深狭长,通常前店后居,人称“窨子屋”。年12月28日,红六军团长征指挥部驻宝庆会馆。街区有多处会馆,有上下黄甲街、江西街和龙船巷50米以上的街巷4处,保持了较为完整的驿道风貌和商贸格局,有文物保护单位7处。其中有国保清闽商修建的会馆暨天后宫,省保红二、六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暨宝庆客商修建的宝庆会馆和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的芷江龙津风雨桥,县保雷祖殿、张家祠堂、杨家布店、李家小院等。还有万花堂店铺、肖家老宅等历史建筑24处,民国军粮第二十四转运站等抗战历史遗存5处。为明清湘黔驿道商贸的活化石。

黄甲街街景(杨志东摄)

黄甲街历史文化街区

及历史建筑肖家老宅(杨志东摄)

02

伞巷历史文化街区

位于芷江古城内,以巷道由南至北渐次收窄,形似收拢的油纸伞而得名,历来是官绅大户聚居区。街区路石平整,雨巷清幽,青砖小瓦,大院深宅。四合大院开八字或长形砖石大门,由主屋、厢房和门厅构成,中间为石板天井或花园带石径。院内绿树掩映,鸟语花香,且多有水井。大户人家宅院大门石刻楹联往往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街区有50米以上的街巷8条,主要有伞巷、云路街、岩路街等。街区民居的格局和风貌保护得较为完整,有龙家大院(革命家、画家李凤白旧居)、邱家大院、陶家大院、周家祠堂、李家大院、育婴堂旧址、太阳宫、钱家大院等文物保护单位10处。有苏式建筑美国前总统卡特曾演讲的场所——大礼堂,民国总理熊希龄的祖父于年所建、占地多平方米的中西合壁式的“翰林第”(熊公馆)围墙,抗日名将杨伯涛旧居大门及外墙,民国田赋粮食管理处等历史建筑26处。有民国空军第十六总站旧址、民国修建机场黔阳县征工处旧址、怀化县征工处旧址、芷江抗敌后援分会旧址等抗战遗存4处。另有古井33口。街区内还有芷江内八景之一的“三步两拱桥,过桥不见的”鸭拱桥,并由它将伞巷分为大小两段,极具历史人文色彩。

雨后的伞巷(吴和平摄)

岩路街宁静的夜晚(杨志东摄)

03

芷师中学历史文化风貌区

位于原芷江师范内,保存有苏式建筑原芷江师范礼堂、原芷江师范练琴房、原芷江师范水塔等历史建筑3处,古井3口,其中大四方井是全城供水量 的水井。有明清湖广四川贵州云南总督遗址、明清时期偏沅巡抚遗址、清代考棚遗址、湖南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旧址、湖南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旧址,芷绥警备司令部旧址。现在的芷师中学,完全保留了原芷江师范的历史建筑格局和校园环境风貌。

芷师中学历史风貌区(田骅摄)

04

受降旧址历史文化保护区

位于县城外东北方向、距县城直线距离3.2公里,以一片以抗战胜利受降建筑和纪念设施为主体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保护区。保护区为由东北趋西南方向的三角形,西邻机场及海峡大道,东接国道,南连和平园,区域面积26.2公顷。保存有年为纪念抗战胜利受降修建的受降纪念坊以及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应钦办公室旧址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等纪念性构筑物。

芷江受降会场旧址(田骅摄)

05

抗战机场旧址历史文化保护区

位于县城东门外0.5公里,由旧机场和设施构成的抗战空军机场旧址保护区。保留未被新机场覆盖的部分原机场旧址、机场北端未被占用的近米主跑道旧址、中美空军芷江机场指挥塔台旧址、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机场供配电机房旧址、机库旧址、为掩埋修建机场死亡民工尸骨的“万人坑”遗址及若干修建机场时碾压跑道所用石磙等。

芷江抗战机场旧址(田骅摄)

芷江历史城区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历史城区由河东古城区和河西驿道商贸区组成,基本上保留了“古道要冲,盆地筑城;北倚明山,南环水;寺塔双镇,城市两分;东城为主,西市为辅;三门拱卫,瓮城作补;城乡毗邻,田园阡陌”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北依明山山叠翠,南观水拖蓝”,古城背靠明山,西依水,处在水盆地四面开阔的台阶上,水由西北流向东南再转向东北,如“V”字环抱古城。同时,东北南三面丘陵又环绕盆地田野和水,护卫芷江。

芷江古城北仰明山西傍水(杨志东摄)

古城格局形成于北宋熙宁年间(-)。明洪武六年(),在宋城的基础上拓展二里。石砌城墙建于明正德十六年()。城墙结构独特,集防御、防洪和商贸三大功能为一体。后经历朝历代扩修加固,古城“东西广一里有奇,南北袤二里有奇,周五里有奇”,四座城门两两相对形成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轴线明晰,谯楼(即钟鼓楼)居中,与四门城楼相互呼应。城内由8街30巷形成市井格局,街巷交错,布局严谨若棋盘,历经数百年少有变易。东、西、南、北街,伞巷,云路街,岩路街,鬼冲,索子街,明山巷,江西街,黄甲街等古街古巷名称至今仍沿用。北、东、南四城门外建瓮城护卫。抗战爆发后,为“免资敌用”拆除部分城墙。上世纪70年代初,因战备修建防空洞和各种建设,城墙又遭拆除毁坏。但西、北、东三面城墙基础尚存,整个城墙轮廓仍然清晰,且部分墙体相对完整。北门外仍留瓮城基础。

芷江城山水结构图(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供图)

历史遗存展示

杨志东\摄

本文来源于胜利芷江!若有侵权,联系即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huashizx.com/hhms/4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