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新闻网讯年9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视察沅陵县时作出批示:“在村里设立扶贫车间,对老百姓就近就业确实很好。”同年11月14日,《湖南日报》以“贫困村里看三笑”为题,报道了沅陵县创办乡村扶贫车间的做法。至此,“扶贫车间”办村头,家门口就业促脱贫的“沅陵模式”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沅陵是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贫穷”二字成为沅陵15万在外游子背井离乡的最大因素。直到年2月29日,沅陵县才摘掉贫困帽子。“兴业、创业、就业”是县委、县政府及各级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此,该县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了《创办乡村“扶贫车间”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参与、乡镇服务”原则,建立乡村、企业、县直部门三级帮扶责任体系,大力兴办村级扶贫车间,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
同时,将撤乡并村中闲置下来的村委会、学校、仓库利用起来,将村中留守的劳动力集中起来,将扶贫专项资金、政策性金融资金整合起来,吸引企业入驻,带动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沅陵向华电子、磁电高科等企业率先响应号召,把设备拉进村头,厂房建在百姓家门口……
据悉,沅陵县先后创办扶贫车间48个,吸纳就业人,其中贫困人口人,发放优惠政策补贴.2万元,人均年增收2.4万元。该县系列举措既实现了老百姓“工资性增收”,又达到了企业“低成本增效”的双赢局面,扶贫车间效果明显。(瞿云邓冰晔李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