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湖南省政协“新时代乡村振兴”读书活动暨湖南·通道第十四届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三区”文化人才汇报演出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举行。
省政协人资环委组织省政协新闻出版界别委员来到现场,邂逅侗乡千年芦笙,为怀化乡村振兴代言。
红网时刻11月26日讯(记者王诗颖通讯员廖宇虹夏丽杰汪细伍)11月26日,湖南省政协“新时代乡村振兴”读书活动暨湖南·通道第十四届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三区”文化人才汇报演出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举行。省政协人资环委组织省政协新闻出版界别委员来到现场,邂逅侗乡千年芦笙,为怀化乡村振兴代言,推荐怀化风物人文,助力文旅扶贫、乡村振兴。
热闹笙歌中见证“中国芦笙文化艺术之乡”
芦笙从古老的簧管乐器发展而来,至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通道侗族广泛流传的传统民间乐器。年,侗族芦笙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通道县也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芦笙文化艺术之乡”。在坪坦乡,村村寨寨都有芦笙队,队员年龄从七八岁的少年儿童到70岁的老人不等。
上午活动开始之前,举行了侗族最古老、最庄严隆重的“祭萨”活动。
上午活动开始之前,一直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如同一座巨型碉堡的坪坦大寨的萨坛下,举行了侗族最古老、最庄严隆重的“祭萨”活动,祈福村寨平安兴旺,百姓团结幸福。
芦笙表演赛现场。
随着省政协原副主席刘晓宣布活动正式启动后,本次通道侗族芦笙节的表演赛和对抗赛也在芦笙广场拉开帷幕,采取10分制进行评分,表演赛6分、对抗赛4分。
来自广西呈阳的芦笙代表队、高步村芦笙队、横岭村芦笙队等10支芦笙队伍余名芦笙队员参加了比赛,每支队伍按照抽签顺序一一进入广场参加表演赛;对抗赛则是两两相互争鸣、试比高低。他们边吹边跳,笙中有乐、乐中有舞、乐舞交融。
最终,坪坦村芦笙队获得了第一名。比赛前三名的队伍各获得具有民族特色的“红猪”一头。获胜队员们一齐欢呼,扛起“红猪”,笑得十分灿烂。
他们为美丽侗乡点赞,为乡村振兴点赞
除了观看芦笙节表演,省政协委员们也围绕美丽乡村示范区坪坦乡进行了调研考察。热烈的节日气氛感染着他们,对于乡村振兴、对于发挥新闻出版界别作用、对于让读书活动从线上走入线下,他们也不禁生出许多感悟。
“我们在线上学习讨论,从理论上把握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及现实意义,做到理论上清醒、认识上深刻,进一步增进委员履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何从读书向履职拓展,从凝聚委员共识向凝聚社会共识拓展?我们选择将读书学习从线上向线下延伸。”省政协委联委副主任、省政协新闻出版界别召集人孔和平说道:“新闻出版界的各位委员,一定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优势,为通道、怀化乃至全省的‘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工作鼓劲加油、呐喊助威。”
从在通道芦笙文化艺术节中感受到的文化魅力出发,省政协委员,湖南出版集团董事、党委委员,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舒斌说:“每一个村都有自己的资源禀赋,有的是红色故事,有的是产业故事,也有的是古村落,村情千差万别,一定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同时,他还表示:“过去我们讲文旅扶贫,我觉得现在也可以延伸到‘文旅振兴’,通过文化、旅游来进行乡村振兴,是一个很好的路子。”
省政协委员、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日报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柏禹感叹:怀化是绿色生态的世界、红色文化的沃土。他认为乡村振兴还是要从产业入手,只有产业振兴了,在外务工的人员才会回归,人员回归,那么有了人气,才会有乡村振兴。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也作为一名媒体人,我认为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体人应该更担负起责任,找准切入点,快速参与进来。新闻媒体人参加乡村振兴的宣传,能够将政策变得通俗易懂,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向基层落实。”省政协委员,凤凰网湖南站站长、董事长、总编辑曾雪封表示,今后将继续利用职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