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摊上大事儿了!
近日,由怀化学院牵头,拟牵头组建武陵山片区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深度探秘武陵山片区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
诸多疑问?别着急,随小编一起往下看。
何为“武陵山片区”?
武陵山片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为主体的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总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多万人。境内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8,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9万人,是我国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带。本区域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穷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分水岭和西部大开发的最前沿,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重要纽带。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导致了武陵山片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湖北省长阳县发现的人类上颌骨和牙齿化石距今约20万年。湖南省石门县发现的人类左腿股骨和下颌骨距今约3万年。武陵地区已经发现虎爪山遗址等数十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数百处,位于怀化的高庙遗址的重大发现更是将人类宗教文明的历史改写至七千年之前。
勇于探秘有何优势?
区位优势
怀化位于武陵山片区“六中心四轴线”的核心位置,城区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0余万人,是6个中心城市中城区面积最大、人口规模最多的城市。怀化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中部地区,位于武陵山片区的东南部,有“五省通衢”之称,有片区内最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东接长江经济带,西叩西部大开发大门,南启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资源优势
怀化民间文化类型多样:历史文化丰厚、民族文化多彩、宗教文化多样、稻作文化发达、艺术文化夺目、和平文化突出、建筑文化精巧、服饰文化灿烂、饮食文化独特、交通文化繁荣、商贸文化兴盛……怀化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年通道坪坦河流域侗族村寨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怀化有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名录,20项列入省级名录,侗族的“稻-鱼-鸭”共生的生计系统于年入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怀化的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土地上,五溪文化、巫傩文化、盘瓠文化等土著文化与湘楚文化、巴蜀文化、云贵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及中原文化汇集、碰撞,多元并存,融合共生。同时,现存的文学与艺术种类之多、质量之优,全国罕见。仅戏剧在怀化就有六项国家级非遗:辰河目连戏、辰河高腔、侗族傩戏、侗戏、上河阳戏、辰州傩戏,其中目连戏有“戏母”之称。
平台优势
怀化学院先后建立了“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三个省级平台。
另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武陵山区特色文化研究基地”、“怀化市工业产品设计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怀化市影视动漫文化创意基地”,“和平文化翻译基地”等研究与开发平台。
人才优势
在怀化形成了以本校民间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为主体,凝聚了大批校外相关专家学者、民间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政府文化工作者以及文化企业家等共同组成的传承创新队伍,在侗、瑶、苗、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怎样探秘“武陵山片区民间文化”?
(一)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着力于挖掘、整理与研究民族文化资源,开展非遗研究、非遗教育、文化项目咨询策划三大任务,致力于组织、开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的各类活动,特别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各类传承活动。
(二)武陵山区民间文化创意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论证设计,以及旅游商品与工艺美术研发、歌舞展演、饮食文化及传统食品研发、民族医药研发、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民族节俗研发等。
(三)武陵山区和平文化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和平文化基础理论研究,进行大西南抗战文化研究、湖南抗战研究,对湖南和平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开展湖南和平文化旅游与开发研究。
(四)武陵山区民间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湖南省内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将其翻译成英文,对外出版和发行,向国际推介和传播湖南民族文化。
已付诸了哪些实践?
怀化学院与怀化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分别与市直各单位及下辖各县(市、区)就具体的项目展开合作,组织并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大展演、怀化市影像动漫原创艺术大赛、“三省坡”保护与开发、“百里侗族文化长廊”保护与开发、民族节日的知识产权保护、飞山文化旅游开发、城步苗族文化研究、满朝荐研究、会同县“炎帝故里”旅游品牌总体策划等项目。
省文化厅有何行动?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晖带领厅办公室、厅规划财务处、厅非遗处和厅宣传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开展了密集调研和走访。
4月15日下午,李晖厅长在怀化学院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她听取怀化学院党委书记谭伟平、校长宋克勤等校领导班子成员情况介绍后指出,在怀化市组建武陵山片区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有四个明显的优势,即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怎么做的问题上,她要求武陵山片区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定好位,发挥五大功能,即研究好民间文化资源;着力搞好活性态传承;培养大批非遗人才,实施非遗“进校园”工程,通过非遗兴趣小组等方式,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努力提升传播能力,注重翻译的国际化和标准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添旅游活力,促进就业增长。在项目运作上,要注意与通道侗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结合,与文化生态保护区相结合,与当地旅游产品、文化名片的开发相结合。
4月16日上午,李晖厅长不辞劳累,直奔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翁高村调研,对正在建设的非遗博览园进行指导。
高椅乡高椅古民居村落,位于会同县城东北48公里处。全村有农户户,有人。村中85%的村民为杨姓,侗族,系南宋诰封“威武侯”杨再思的后裔。村落是我省迄今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居民村落,保存有明洪武十三年到清光绪十七年(---年)间修建的各个时期的民居栋,古建筑面积达平方米,被专家誉为我省民居村落发展的一部“建筑史书”。村落从建筑群落的地理分布以及建筑的形态特点、内部结构与周围山水园林、地形水系的关系,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它无论从宗教信仰、宗教制度,还是文化教育、经济生活、休闲娱乐方面都保存了较为完整的人文形态。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多姿的建筑式样,精细巧妙的木雕工艺,是全国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性村落。年被列入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后,她在民居家里召开了座谈会,听取省文化厅驻会同县高椅乡翁高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省木偶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晓林,队员、省文物局主任科员李宇梁的情况汇报,征求村支部书记兰喜龙和众多村民意见,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
16日下午,李晖厅长带队继续赶赴通道县恭城书院调研。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