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月光山”这个地方,我还是最近才得知的。原来它就是邵阳老火车站职工宿舍区的所在地,由一座不大的山丘所形成的地方,那些大大小小宿舍楼依山而建,掩映在繁茂的绿树丛中。
再次来到这个地方,还是会有一些感慨,看着眼前的景象,铁轨还是当年的铁轨,车厢还是当年的车厢,但站台已不复从前的样子,因为那座曾经被人们熟识的经典老站台,已在多年前拆除了。
许多年过去了,邵阳老火车站从经历辉煌时刻到渐渐落寞,这是一个时代的转变,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都无法挽留这岁月长河的滚滚车轮,当我们转身回望的下一刻,就已然成为了历史。
沿着这条深邃的时光长廊,我缓步进入老火车站站区旁边的月光山职工宿舍区。
看到月光山宿舍区内一排整齐的平房,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涂着砖红色漆的木门窗,砌着红砖的墙面尽管重新粉刷过,但一看就知道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典型建筑,一切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霎时间便唤起我的童年记忆。
午后的阳光斜射下来,带着一股萝卜干的味道,眼前这种浓浓生活气息,也是我小时候最亲切和熟悉的画面,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晒一些干菜,如长豆角、茄子、刀把豆等,一来好保存,再则又是一道道美味又下饭的配菜,所以只要有太阳普照出现,这种家家晒的画面从来都不会缺席。
说起宿舍区,多半是国营单位的标配,尤其是一些老单位,记得应该是从80年代开始,所有国营单位为缓解住房矛盾,加大了宿舍建设的力度,除了在现有的空地,见缝插楼盖了一些宿舍外,再就是采取拆平房盖楼房的办法增加居住面积,所以在许多单位的宿舍区内,你会看到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的宿舍楼,反正是一代比一代要好,在月光山我也看到一代、二代到三代的宿舍楼,这也透射出时代的变革和发展。
深入月光山宿舍区内部,不知走过多少间紧闭大门的房子,一直都没有看到有人出现,可我明明看到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有着明显的生活印记。
发现一个很意思的状况,在这些老平房的墙面上都有一块铝皮标签,上面清晰表明“广铁集团怀化房建公寓段”,所以我有点不明白,怎么会是怀化房建公寓,为什么不是邵阳房建呢。
从邵阳月光山老火车宿舍区出来,路上遇见一位退休老铁路职工,老人家满怀深情地告诉我,他们这一辈人对铁路有着刻在骨子里的情怀与感情,现在很多人已经从月光山铁路宿舍搬迁到市里,但是每每有人提起与邵阳老火车站有关的话题,他们都会有滔滔不绝的话语与你一起追忆。在此,致敬!那些为中国铁路事业,贡献出一辈子力量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