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姓氏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符号,从“立不改姓、坐不更名”这句口头禅就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的姓氏繁多,今天,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分享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姓氏介绍之“林”。
西河郡(汉朝)--今山西省汾阳县
据《姓纂》记载:商纣王的叔叔比干,忠谏不听,被纣王杀害,他的儿子坚,逃难于长林之山,因此便以林为姓。
《中国姓氏寻根》称:源出姬姓。东周时,周平王有个儿子名开,字林,子孙以祖父字为氏,称林氏。
据《林氏通谱》记载:林氏出自子姓,殷比干之后,比干系太乙之子,帝乙之庶弟,纣之叔父,讽纣无道,直谏而死。夫人陈氏有遗腹三月,惧纣之祸,与婢四避难于长林石室之中,生子名泉。
周武王克纣,表比干墓,徵其后嗣,时泉只有三岁,由其母抱见武王,以其居长林而生,令以林为姓,赐名坚,以殷汤之后,先王之胄,封公爵食邑博陵。世为大夫,出膺牧伯之寄,入陪卿士之列,间世杰出,代不乏人。
周武王封比干墓铜盘铭:“右林左泉,后岗前道,万世之宁,兹焉是宝。”
孔子周游列国,仰林太始祖比干忠烈仁显,率弟子生香以致祭,亲自剑笔题“殷比干墓”四个字。
唐太宗皇帝追赠诏并祭文;诗人李白撰殷太师墓志铭;宋仁宗皇帝御书“忠孝”二字,并赐诗二首;宋宁宗、宋理宗、明世宗皇帝均御制题谱诗;清圣祖康熙皇帝为闽林宗谱御题圣谕与词;清乾隆皇帝御制诗。
林姓原居山东莒县,后徙曲阜。传至晋永嘉之初(公元年)林禄从司马睿移镇建邺(南京),讨杜弢有功,封招远将军,元帝登基后,领合浦郡牧,晋太宁三年(公元年),奉敕守晋安郡,卒于官,追封晋安郡王,子孙相继居于闽......
传至第世,林思义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公元年),科中举武榜进士,宝祐四年(公元年)任都督府宣抚使,宝佑五年(公元年),宋主以思义之母通晓韬略,调征楚粤红苗,与八兄随母平服戎有功,特命镇守渠阳,居龙宝,被敕封征边千户侯。
传至世,思义兄弟七人及子孙分迁会同、靖州、黔阳、洪江、武冈、绥宁、新宁等县。
麻阳林姓始迁祖于元至正元年间(公元--年),从会同迁入兰里岩寨雄山定居。另有一支由福建迁贵州瓦屋翁南溪,再迁入郭公坪乡定居。
主要在兰里、郭公坪、石羊哨等乡镇。全县约余人。
原派:
进定光承均公幸文秀再昌顺
新派:
世泽安长运通溥济宗枝选祥
续派:
敦原崇礼永绍书香
则有其家兰植培芳
景星瑞兆善代忠良
宏开道德选用家邦
云龙会合先声远扬
再续:
修祠续谱为系纲常
勤谋振作乔耀炎黄
望吾合族金玉满堂
原派十二代转宗一次,加上新派、续派、再续,共一百代
郭公坪林姓字:
志通素秀之宗上奏朝元
祖德流芳远光华万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