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泥鳅一定要用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5月28日,中方铜鼎镇蛮田村泥鳅合作社技术员谢先发正在指导村民如何进行泥鳅养殖。谢先发在耐心地教,村民们在认真地学,和谐的氛围,谁也看不出他们之前有着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
铜鼎镇蛮田村气候湿润,水源充沛,适宜发展水产养殖。村民谢先发看好这一优势,率先承包了7亩田地,办起了泥鳅养殖基地。经过一年的摸索,谢家泥鳅渐渐在水产市场站稳了脚跟,每亩纯利润保守估计达1.5万元左右。良好的市场需求,加上有利的价格行情,让谢先发决定壮大基地规模,可问题来了。群众对流转一事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配合。谢先发几次找村里人协商,可又几度在争吵中终止,反而关于谢先发的坏话倒是一个传一个,都不愿与他合作。无奈之下,他拨通了家里“民情联系卡”上镇村干部留下的电话。
“镇村两级干部接到电话后,第二天就到我基地来看情况了。帮我分析发展思路,建议我建立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干,既能打响我的品牌、扩大规模,还能解决劳动力问题。村里的人也都有了出路。”谢先发回忆着当初镇村两级干部上门服务的一幕,语气透露着激动。随后,镇村干部将谢先发的问题作为一项惠民实事,经常走村入户,帮助其宣传合作社的经营方法和好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走动多了,村民的态度也开始变化了。
“我们不是刁民,干部跑那么多次,说的是好是坏我们能分辨。他们成立合作社,让我们自愿出土地、出劳力。能在家门口拿到工资,我们都觉得好,就都入社了。”村民说道,“看到现在泥鳅养殖规模这么大,销路这么好,我们都放心了,之前错怪了小谢了。”
听村民说,下一步,他们还将提升养殖规模,拓宽销售渠道、做出品牌,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下一批泥鳅已经接到了7个订单,其中有3家已经和我们签了长久的供货合同。再等一个月,我们的泥鳅就走入市场了。”谢先发开心地说道。
慈善需要真正的智慧!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