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打工多年,却时刻心系故乡湖南,尤其是我家乡赶集的时候集市上的那一串串小吃,回想来真流口水,今天只能用图片和文字来想念一下家乡的美味小吃,以解相思之苦。
首先出场的是家乡的柴火腊肉,因为它是柴火烟熏出来的。别看黑糊糊卖相不好,但好吃得不得了。以前穷人家每到腊月二十六、七各家各户就开始宰年猪过年,正月间食用之余的肉就把它放在柴火灶上薰烤。数月之后就成了有名的柴火腊肉。它始于宋代,盛在当代,历代相传。其色泽分明,肉身干爽,皮韧而不硬,切面红艳光亮,腊香浓郁,瘦肥适度。肥肉油而不腻,肉皮嚼味无穷,是一道方便实用的上等好菜。
你见过和小手指一样粗的米粉么? 怀化的粗米粉之所以倍受青睐,一者米粉洁白,圆而细长,形如龙须,象征吉祥逢年过节,吃食米粉,以示往后岁月,一家人有如米粉一样团团圆圆;过日子,有如米粉一样,细水流长。二者米粉食用方便,经济实惠,把米粉买回去后,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加工简单,清洁卫生;饮食店销售的米粉,油码多样,经济实惠,味鲜可口。
讲过粗粉,现在是细粉。怀化的细圆米粉以上好的大米浸泡、打浆、蒸煮、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丝状。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远在他乡,每思及热米粉,就会泪流满面,体察到味觉上的故乡。不论是在金壁辉煌新店,或者是装饰简陋的粉馆,即或是街旁路边的小摊,照常能吃出味道来。吃前用一长柄笊篱盛装放入锅中,轻摇慢晃,装碗加料。看着那端出来的米粉,绿白相间的和喷香酥烂的牛腩,静卧在雪白的米粉上,宽宽的汤里香菜、酸豆角、花生或浮或沉,而红艳艳的辣椒末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地点缀其间,你会顿时食欲大动,口舌生津。吃时,用筷子夹若干根粉丝,撑缠成团,挑起时执筷上抬,缤纷带起的粉条流苏般飞扬,向空气拂去缕缕热腾之芳,入口顿觉始绵后韧、圆润而富有弹性,又有微微粘黏,调料之五花八门味道,让人满口生津。辣中带酸,花生香香,豆角脆脆,汤鲜料足,而那桌上摆着的不同加了不同辅料的辣酱,,由你根据需要随便添加,韧韧的滑滑的白色米粉,加上这些品种多样、色彩各异、味道鲜美的配菜,再放上些脆花生、酸豆角,撒一把香菜,泼一勺油辣椒,不由得让人心动、胃动、手动。一碗米粉直吃得你唏嘘不止、酣畅淋漓,这就是怀化米粉的韵味。
(SAN第三声)饭---------------糯米蒸熟后做成的圆饼,再晒干,红色的是装饰的哦.寓意红红火火。我们那做好事(红喜事)的时候,都要做这个来待客。现在生活富裕,在街上就有卖的。随时都能吃到。
糍粑,每个大湘西的人都很熟悉,每天做这个的时候,就要过年了。
酸萝卜,,我每年回家过年,就要妈妈给我拌一碗酸萝卜吃。太想死人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呀。我们那喜欢拿这个下甜酒。
甜酒煮糍粑,我最喜欢了。这里煮的有可能是汤圆。找不到煮糍粑的图片。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老乡,自己去回味吧!
酸姜(也可以是拌生姜)拌葱,蒜头
卤豆腐和蛋
烤红薯---老家都是真接放在灶里去烤的。
蒸红薯---------
米豆腐
血粑丸子(猪血丸子)
灌肠粑
红薯粉-----家里叫锅面,我每次回家赶集的时候都要吃一碗。劲道呀!
马打滚--口水中....那黄色的粉粉是黄豆粉加砂糖的,我小时候超喜欢吃那粉粉.
魔芋豆腐还有很多,有粽粑,粉粑等。找不到图呀!有机会我自己照!呵呵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些图片了,
粽粑
粉粑这是在过农历七月十五的时候一定要做的小吃。
树叶凉粉,用树叶做的凉粉你吃过吗,是我老乡的一定吃过,用普通话叫我还真叫不出来,只有叫个树叶凉粉
白凉粉,这是用什么做的,我见过但叫不出名字。反正夏天吃起来很爽的。而且还只要五毛钱一碗哦!
照片描述:撩水粑
照片描述:擂钵擂春笋,春天到了,小时候最喜欢去采小春笋。剥了笋壳之后,蒸熟之后跟干辣椒一起放在擂钵里捣碎。又香又辣。
这个出场,也许大家很意外,这算什么小吃。但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很难吃到了。所以我也把它做为小吃。这是什么?我们那里叫锅粑,也就是农村用大铁锅煮饭,最下面的一层。很香,很脆的。现在全是用电煮饭了。留个照片做个想念。
蕨菜想死我了。
爆炒枞菇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