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简介
体育系创办于年,于年与大学体育教学部合并基础上成立体育学院,承担全校体育工作以及体育专业学科建设任务。设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多人。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博士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人才工程入选教师2人。在全国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核心期刊多篇,专著14部,主编、参编专业教材3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级研究课题45项。
专业建设突出,体育教育专业获第一批“湖南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并被确立为“学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社会体育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民族传统体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生竞赛成绩显著,在参加国际国内的运动竞赛中,获金牌枚、银牌枚、铜牌枚。在年、年连续两届湖南省大运会中获得学院组冠军;在、年连续两次在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年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获得团体二等奖。我院DLJ啦啦操队立足全国走向世界,多次获得全国冠军,于年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奥兰多市举行的世界啦啦操锦标赛。
体育学院教学区
体育教育专业
1专业基本情况
体育教育:专业代码:,授予学位:体育学学士,修学年限: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能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业余运动训练以及群众体育组织与大众健身指导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体育学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武术、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体育舞蹈、游泳、体育社会学等。雄厚的师资力量
2专业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博士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人才工程入选教师2人。在全国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核心期刊多篇,专著14部,主编、参编专业教材3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级研究课题45项。
谭红,教授,怀化学院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主要从事篮球教学与训练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曾获教育部“新苗体育奖学金”、怀化学院首届教学标兵,怀化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立三等功一次。
彭庆文,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是湖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咨询评审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怀化学院“十二五”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带头人,怀化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体操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芷江)学术顾问。
高端的教学设施
院场地分为场馆和场地两部分,场地主要由田径场和篮球场组成,西区田径场和篮球场始建于建校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期间,供全校教职员工体育教学和锻炼使用。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学课程的要求,于年东校区兴建期间,建立了东区田径场和篮球场。在体育教学场地方面,现已形成了怀化学院东西校区两个田径场和两个篮球场的规模,供全校师生教学、运动、休闲、娱乐使用。
方面,体育学院建立初期,只有篮球馆、体操馆和体教楼三栋。体教楼和体操馆于年建成,篮球馆建工期稍长,于年建成。体教楼、体操馆和篮球馆分别用于当时体育系理论和技能课教学。在怀化师专时期,体育系利用简单地教学场地,接待过国家体育总局工作3此,接待过教育部检查工作1次。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现在这三栋具有悠久历史的教学场馆依旧在使用。后来,在西校区陆续建成了体育综合训练馆,有舞蹈房、排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武术馆和健美操房等教学用地。在东校区,于年建成的体育馆也投入使用,用于东校区教学、锻炼使用。
先进的培养模式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以校级十三五改革试点项目——体育教育专业为平台,对接市场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用性强,自主性强,服务性强,过程严格”为特点,培养“实基础、强能力、重情义、宽适应”的体育专业人才。
以扩充课程内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为主要途径,吸引更多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1.修订新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夯实基础术科;取消专修,增设与市场对接的6大发展能力模块课程(健身房指导、户外运动、体育表演、健康干预、中小学体育、体育领导力);推行运动技能选项课+课外训练+过级考试,保障运动技能;推行“1.5+1.5+1”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缝对接市场。
2.整合人力资源,按学科整合教研室,共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与休闲、体育教育教学、运动人体科学四个教研室。
3.专业课程实施突出“从市场需要、从实践能力、从学生自身出发,大作业量”的“三从一大”特点;4.打造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公共体育建设的服务平台,比如要求体育专业学生4年完成学时的校内体育实践服务任务;体育专业学生联合体育协会、俱乐部,推出一批娱乐性、群众性强的非奥项目等,形成校园体育文化学生“自主建设”的特点。
5.拓展体育运动项目课程资源,争取开设30门体育课程(项目)。
6.争取获得省级精品(慕课)课程1-2门,省级教改项目4-10项。
》》》》
参加体育竞赛
《《《《《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
体育学院文化
我院始终以“守正创新”为宗旨,以“自强不息,健康向善”为己念,目前正在以往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按应用型人才“多能一专(职)”的市场需求,通过“一干多枝”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大类培养,后方向分流),培养“实基础、宽能力、严规矩、强适应”的、服务于终身体育教育的专业人才,受到各方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