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下了解芷江让芷江走进天下
新华社客户端长沙8月7日电(龚卫国)“过去我们村路难行,老百姓依靠三轮车装桃子出去卖,部分水果在路上就颠坏了。今年5月产业路打好后,外来客商直接开车来收购,老百姓种的桃子在7月底全部卖完。”8月6日,在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岩桥镇巽公坡村,种植大户廖正东说起产业路修通后,感触颇深。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已成为芷江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小康路”。近年来,芷江按照“政府主导,主体主责,资源整合,规范运作,分项实施,整村推进”的总体原则,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推进“边界路”、“断头路”、旅游路、自然村组通水泥路建设。截至年,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到%,组级道路通畅率已达85%。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一直在北京打工的大树坳乡大树坳村村民胡祖国看到家乡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村庄变美了,于是放弃年薪20余万元的务工收入,回到家乡发展高山葡萄产业,带头成立了芷江国强特色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吸纳全乡户贫困户入股及种植高山葡萄。三年来,合作社里有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致富。截至年底,“公路+产业”模式使芷江县人摘掉“贫困帽”。
“农村公路修通前,从县城到这里至少要30分钟,现在路修好了,只需15分钟就能到,游客量也翻了番。”三道坑镇小渔溪村支部书记杨长期介绍,周围的‘农家乐’每家年平均纯收入可达5至6万元。
一条条旅游路遍布城乡各景点,乡村旅游吸引八方游客。今年1—7月,芷江接待游客5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6.53%。
来源:新华社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