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怀化交通
怀化美食
怀化新闻
怀化房产
怀化天气
怀化医院

中华食祖到底是谁湖南饮食文化学者李

“中华食祖”到底是谁?

湖南饮食文化学者李安鸣提出“炎帝神农食祖文化”学说

中国是饮食文化大国,也是世界上饮食文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饮食文化界对“食祖”的概念比较模糊。在古代灿若星辰的“饮食名人”中,如何认定一个功绩最高、时间久远的“食祖”?近年来,湖南饮食文化学者、湖南省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安鸣在对神农文化和古代饮食文化名人的研究中,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在食领域、食理论、食科学、食文明等方面的贡献最大,并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炎帝神农拥有“农神”、“茶祖”、“药祖”、“陶祖”、“香祖”等众多尊称,然而“民以食为天”,“食祖”是堪比“天大的祖先”,饮食是文化之源,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炎帝神农食祖文化”学说的重要发现,不仅丰富了炎帝神农文化,也使中华饮食文化的源流向前推进了数千年,从而也大大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这一研究成果论文,被选入今年底在日本举行的第六届亚洲食学论坛,并将在大会上宣读。(附:《中华食祖评价及其意义?李安鸣》、《中华食祖颂?李安鸣》)。

“中华食祖”评价及其意义

李安鸣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有没有食祖?谁是食祖?长期以来,我国食品、餐饮业和饮食文化专家、学者对此尚无定论。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习俗的传承与普及的需要,以及进一步增强全球华人凝聚力的需要,作为世界上饮食文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是应该到了确定谁是食祖的时候了。

食祖炎帝神农食领域贡献评价意义

爱我中华,不能忘记中华祖先;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不能忘记中华食祖。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站在中华饮食文化的源头,来看看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都做了些什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饮食文化大国,有没有食祖?谁是“中华食祖”?认定“中华食祖”有什么意义?本文试图从一些有关“食”与“厨”的概念中加以阐述和辨析。

一、食祖与厨祖的联系与区别

很长一段时间来,人们对“食祖”的概念比较模糊,认为老祖宗中“谁做的食物最好吃”、“谁最老”、“官最大”,谁就是“食祖”。这是过去一般认定“食祖”的“标准”。依据这一标准,比较多的说法是商朝的宰相伊尹。

但是,食祖,不是单纯的是烹饪的祖师爷。这里有两个概念应该注意加以区别。

首先,这里的“认”就是选择,即认谁是食祖,就是选择谁为食祖的问题。我们选择谁是食祖,不能认为是要找出谁是“中华民族第一个吃奶或吃饭的人”,还有人认为,在七十七万年前,在中华大地上一次雷击产生了火,第一个吃烧烤猎物肉食的类人猿。如果是这样认为的话,那就是贻笑天下的无稽之谈!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就连厨祖都难以找出来,因为谁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个职业厨师?这是考古专家们也找不出来的事情。

其次,要分清食祖与厨祖的联系与区别。

食祖与厨祖的联系是,他们都与食的活动密切相关;他们的区别是:简单的说食祖的贡献是发现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能吃?并对后人有所启发性,做出的贡献是宏观方面开创性的奠定基础的工作;而厨祖的工作是将前人确定能吃的东西烹饪出来怎么吃好,怎么做得好吃。

二、评价食祖的标准

在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浩瀚长河中,各个朝代都涌现出了食领域和饮食文化方面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但是,中华食祖的认定只能是一个。

那么,我们要从众多古代各朝代中对食与饮食文化方面贡献大的人物中,怎样筛选出一个贡献最大的代表性人物呢?评价的标准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时间的久远;另一个是对中华民族在食领域方面贡献的大小。

三、中华古代人物在食方面对中华民族贡献之比较

中华远古人物中,最著名的有炎帝即神农氏;从商朝开始至清朝有“中国古代十大名厨”(注①),其中,伊尹是排第一位的,但也有专家和学者认为伊尹做没做过厨师还很难说。即便这样,我们仍然可以将炎帝与伊尹进行比较。

炎帝(神农氏)是中国远古时期、距今约——年新石器时期的历史人物(注②),是各汉学家、历史学家们公认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虽然黄帝最后打败了炎帝,但在食领域方面,炎帝的功绩与贡献远远超过黄帝。那一时期,还有其他的历史人物,较早一些的有伏羲,同时期的有蚩尤等,在食领域方面的贡献他们都远不及炎帝神农。

(一)关于炎帝人物的真实性问题。

1、中国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对炎帝神农的确认。

一般认为炎帝神农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当然也有着神话般的传奇故事。尽管在夏代以前还没有文字记载,但据史料考证,早在夏代,炎帝神农就被尊为“农神”,享受祭祀膜拜。所以,炎帝神农氏最迟在夏代以前就广泛流传。尽管甲骨文在殷商时期才出现,在周朝以前都没有文字记载,但炎帝神农的故事通过百姓口口相传。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炎帝神农的记载不断出现于诸子百家的典籍中。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有专门的章节记叙炎帝神农。湖南省株洲市的《炎帝陵祭典》于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注③);湖北省随州市《炎帝神农的传说》于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注④);湖南省炎陵县的《炎帝传说》于年入选湖南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上这些都是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层面对炎帝神农进行的权威认定。

2、近年湖南考古成果的支持。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在全国第二次考古普查中有两个重大发现。

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湖南澧阳平原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挖掘发现:年在澧县彭头山遗址,发现大量掺杂在陶片里的距今年的稻壳;年在澧县八十垱遗址发现了距今多年的约一万粒炭化水稻稻谷;年在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城市——澧县的城头山,发现了距今多年的古稻田;年对距今多年前鸡叫城遗址挖掘发现了堆积如山的炭化谷糠和非常好的灌溉系统。

年美国哈弗大学巴约瑟夫教授应邀来湖南参与对“澧阳平原”考古研究,这位揭开小麦起源之迷的国际著名考古学家,认为湖南“澧阳平原”是人类稻作文化的起源。

⑵九十年代开始三次对湖南怀化高庙文化癿考古挖掘,发现距今年左右,炎帝神农在湖南一带活劢极为频繁,甚至认为神农的出生地是湖南怀化市会同县。

据C14测定,出土的一具女性人体骨骼为距今年前,同时还出土了很多猪、牛、鹿、龟等动物骨骼和骨渣,以及相当数量的白陶器、釜、鼎、罐、钵、盘、碗、杯等,其中,罐类陶器多达十多种。通过对猪牙床的鉴定,可认定其为被训养的家猪。说明当时已有动物被训养,这是畜牧养殖业的起源。并且,考古专家认为:湖南怀化高庙文化已有了成熟的文字,一些图像和符号一看就懂,这是中国最早可以辨认的文字。

湖南怀化高庙出土的陶器琳琅满目:有蒸饭用的簋(gui);烹煮食物用的釜、罐、鼎;盛水用的水缸;盛饭、菜等食物用的钵、盘、碗、碟一应俱全;喝水、喝茶用的杯等器皿,说明高庙文化已经实现了饭、菜的分离,美食生活已经比较丰富。

根据闫朝科先生的《谁是人类最早癿文明——八千年中华有帝之国高庙太暤伏羲国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年9月第一版)一书表明,神农时期的的神农氏政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最早提出了“民为邦本,食惟民天”,即:“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老百姓很熟知的“民以食为天”名言,原来出自于—年的神农氏时期。

(二)炎帝究竟在食领域有哪些方面的重要贡献呢?

1、以身试毒,寻找食物。

距今五六千年古代的中华大地,荆棘丛生。炎帝作为原始部落首领,为了寻找供子民们可以食用的食物,不惜以身试毒,古籍中有“神农尝百草,日毒七十二”的著名故事。“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广为流传,也是炎帝被尊为“药祖”的依据。但是,神农尝百草,最初的目的不是找药材,而是为了寻找食物,分辨出哪些是可以吃的东西,哪些是不可以吃的东西。

2、发现了“药食同源”。

炎帝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有些东西食物不仅可以吃,可以充饥,还对身体有药用价值,这就是“药食同源”。

3、发现了茶叶。

神农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遍尝树叶、树皮、果实、种子和各种野草等等,发现了一种树叶有解毒的作用,这就是茶叶。茶叶最初也是用来做解毒用的,炎帝神农发现茶叶能吃,并有解毒作用,所以现在人们把炎帝神农尊为茶祖。现代科技发现,茶叶含有对人体约种有益物质,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饮料,也成了今天的“国饮”。

4、种五谷,养牲畜,制农具,倡导农耕文化。

远古时期,人们过着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吃了上顿不知下顿的生活,不知道食物可以储存、怎么储存?更不知道将粮食的种子种下去,明年还能长出庄稼来。是神农发现了能吃的粮食,还把粮食的种子留着待来年种到地里,长出庄稼,成为现代种植业的起源;也是神农把狩猎吃不完的活的动物圈养起来,成为现代养殖业的起源;播种需要农具,炎帝神农教民制耒耜;种植业、养殖业、耕种是农耕文化的主要内容,都是为了解决“食”的问题。

5、神农教民制陶器,大量推广使用陶器。

中国陶器的出现,据考古发现,最早时间为距今1.5万年。

在距约今0年前,已经有大量陶盆、陶罐、陶壶、陶碗等饮食器具出土。《炎帝神农的传说》与《炎帝传说》中说的“炎帝教民制陶器”,制作陶器是历代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只不过在炎帝神农时代发展兴起并达到一个高的制作与应用水平,并非一人的功劳。把这一功绩记在炎帝神农头上,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神农时代陶器的大量制作与在生活中的使用,其意义是使原始部落人们的饮食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更多的从吃生食过渡到吃熟食,饮食质量和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很好改善。中华民族烹饪文化的历史考察,主要是在这一段大约0—年时间里的烹饪文明的历史积淀(注⑤)。

炎帝神农时期陶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烹饪方法与饮食生活的多样性,饮食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⑴用于烹饪的陶器有:罐、釜、鼎、鬲、甑等,其中,罐、釜、鼎、鬲是用来煮食物的,甑是用来蒸食物的。年,在浙江余杭南湖出土了一件距今四五千年前被考古专家称为“鬲档鼎”的文物,就是一件用来蒸食物的陶器(注⑥)。这次湖南高庙文化也出土了这种器皿,时间要早约三千年。

⑵储藏食物的陶器有:罐、坛、缸等,有了这些器皿可以方便的存放食物。

⑶进食用的陶器有:碗、碟、盘、杯等,人们有了这些器皿可以方便的进食,盛水,喝水了。

⑷因为有了多种烹饪工具,才在烧、烤这两种最原始的烹饪方法上,因为有了陶制的罐、釜、鼎、鬲、甑等器皿,才出现了煮、炖、蒸的烹饪方法,才出现了“饭、菜的分家”(注⑦);陶制罐、坛、缸碗、碟、盘、杯的出现,才使原始部落人们的饮食生活丰富多彩,人类由吃生食才真正进化到吃熟食的生活。

⑸因为有了陶制器皿罐、釜、鼎、鬲、甑等烹饪工具,才有了后来酒、醋等美食及其他调味品的生产,大大丰富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6、提出了“民为邦本,食惟民天”的理念。

《神农氏政典》首次提出:“民为邦本,食惟民天”的理论。国民是国家立国的根本,食物是国民生存的基础。认为天底下最大的问题是“吃”的问题,从远古,到现在,几千年来一直都没有能很好的解决,饥荒仍然是人类必须面临重视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最早出自神农时期的《神农氏政典》。

再看看伊尹。伊尹是商朝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谋略家、烹饪家,传说伊尹是商汤王一个家厨,此人足智多谋,帮助商汤王打败了其他诸侯,建立了商朝,商汤王就封了他为宰相。因他是汤王的家厨,又善养生之法,所以他长寿,据说他活了岁,曾辅佐了五代商王。现在中国餐饮业中很多的一些拜师仪式上大多选择将伊尹画像悬挂于中堂,认为伊尹是厨师的“祖师爷”。

从炎帝神农与伊尹在食领域的功绩与贡献比较看出,炎帝神农在食方面、食领域、食实践、食文明等方面的功绩是远远超过伊尹的。而且,时间要比伊尹早四千年以上。

四、认定食祖的意义。

1、饮食是一切文化之源。根据近年考古学最新成果,不少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已经不是五千年,而是八千年,距今八千前就是新石器时期的神农时期。奠定神农的食祖地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华饮食文化”不能滞后于“中华文化”。

2、“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癿美德。炎帝神农在很多方面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做出过巨大贡献,尽管他有着“茶祖”、“药祖”、“陶祖”、“农神”、“香祖”等称号,这些都是他在寻找食物过程中的伟大发现和实践,而且与“食”密切相关,“民为本邦,食惟民天”,“民以食为天”,“食”是天大的事情,在这些称号中,“食祖”是最大的称号,炎帝神农理所当然的是“中华食祖”。

3、认定“中华食祖”,更加丰富了“神农文化”,增加了神农文化的内涵;确立了中华饮食文化源头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事实,并且,将中华饮食文化的源头从商朝的—年,推进到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4、认定“中华食祖”,有利于增强全球炎黄子孙的团结和凝聚力,有利于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

5、确立炎帝神农的“中华食祖”地位,炎帝神农是勤奋、公正、廉洁、无私、绿色生态的标杆和象征,有利于我国餐饮和食品业形象的提升,有利于我国食品和餐饮业的健康发展。

6、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观点来看,有“祖”不认,是对祖宗的不尊;对祖宗不尊,则是不孝的表现。

7、通过对炎帝神农食祖的认定,我们还了解到,炎帝神农不仅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还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帝皇,他不仅在食领域对中华民族有这么多的伟大的贡献,而且,在始制农具,教民耕种;首创医药,治病疗疾;开辟集市,繁荣民生;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治麻为布,制作衣衫;相土择居,造屋建房;垦渠打井,修建水利等诸多方面都是发明者和开拓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为拥有这样的始祖和食祖而自豪!对于进一步开展“爱我中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结束语。

炎帝神农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帝皇,他在远古时代为中华民族在食领域所做的开创性贡献,是无人能与之相比的。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炎帝神农作为距今约八千年原始部族帝皇,所做的食领域开创性和领导性工作是毋容置疑的,并得到中华民族列祖列孙的祭祀膜拜,因此,炎帝神农是一位伟大的“中华食祖”!

注①互联网资料,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依次是:伊尹,商朝辅国宰相;易牙,又名狄牙,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太和公,春秋末吴国名厨;膳祖,唐朝女名厨;梵正,五代时期女尼姑,名厨,以风景拼盘名扬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刘娘子,南宋高宗宫中女名厨;宋五嫂,南宋民间著名女厨师;董小宛,名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肴糕点;萧美人,清女点心师;王小余,清乾隆时期名厨。

注②《关于炎帝文化的几点思考》彭明方(湖北省随州市副市长)。

注③文化部官方网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示。

注④文化部官方网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示。

注⑤《中国烹饪文化大典》第90页。

注⑥《中国烹饪文化大典》第91页。

注⑦《中国烹饪文化大典》第91页。

中华食祖颂

李安鸣

时光流失在潇湘(神州)烟雨的朦胧中,

饮食新曲已经在华灯里翻唱着时代的新乐章。

身影消失在华夏历史的长河里,

人们总还在传颂着农耕食祖炎帝的传奇故事。

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前的中华苍茫大地上,

群山莽莽,古木参天,荆棘丛生,

虎狼出没,蛇蝎横行,瘴疬漫滋,

祖先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生存、繁衍。

其实,先祖们的艰难和困难何止这些?

地震、火山、山洪、疾病、瘟疫等灾害接踵而至。

更为甚者,每天都要遇到一个生存的难题,那就是——

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哪里是栖息的家园?

尽管,大自然赐予了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态资源,

但是,什么是食物?哪些可以吃,哪些又不能吃?

那时候,没有农民,没有庄稼,没有粮食,

当然,也没有食品营养师,更不可能有袁隆平。

人们都不知道什么是食物,更不知道什么是五谷杂粮,

野果和野草能饱腹充肌,给人们以简单的美味和元质的快感,

可也常常吃下去肚如刀绞,疼痛不已,重则殒命,

人类前行的步履就是如此艰难,危机四伏,出路在何方?

就在这个时候,在中华大地上,一位巨人出现了!

他就是神农氏——“三皇五帝”中的炎帝,

一个爱民如子、万民敬仰、充满智慧的神州先帝,

一个充满智慧、无私无畏的华夏始祖!

在那个没有骡马,没有兰舟,没有竹筏,

没有轮船,没有飞机,没有高铁的年代,

他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穿梭于三湘四水,

在这片属于他的领地里,留下了他辛勤劳作的足迹。

山崖边,云梯上佝偻的身躯在攀爬,

那是他,在采摘野果,掇尝百草;

原野上,泥沼地赤裸的脚步在挪动,

那是他,在平整土畦,试种食物。

原始森林里,响起“嚓嚓嚓嚓”的削木声音,

那是他,带领他的子民们搭建简陋的茅房和制作原始的农具;

野藤杂蓬中,传来“刮刮刮刮”的拉丝节奏。

那是他,为倍受风霜肆虐的族人治麻缝制御寒的裙衣。

黄土坡上,一堆堆泥巴拿捏成一个个凹凹的圆状器物,

那是他,率领心灵手巧者在抟土制陶;

梧桐树下,一节节树干拼合成一把把一触即响的卧状案几,

那是他,指导能歌善唱者削桐为琴。

十一

还有,荒原上有了垄亩,群居地开始有了与外人的交集,

又是他,掀开了耒耜耕耘和日中为市的新画卷;

还有,记事计数有了象形符号,恶兽猛禽也不敢轻举来袭,

又是他,开创了肇创文字和剡木为矢的原始文明时代。

十二

然而,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在尝试了无数次野草之后,炎帝误食“断肠草”肠断而死。

刹时,大地山崩地裂,子民抢天呼地!

炎帝神农在位一百二十年,传八代世袭神农之号达三百八十年。十三

忘不了,始祖炎帝,伟哉农祖——

是他身体力行,发明了黍、稷、菽、麦、稻等“五谷”的栽培。

是他还告诉子民将狩猎吃不完的野兽圈养起来,使之食时即用,

当时看来奇怪的猪牛羊马鸡鸭犬,是现代餐桌上普通的美味佳肴。

十四

忘不了,始祖炎帝,伟哉药祖——

是他将无毒和有毒的野草果实留下,作为人们辨识的标本,

是他以自己“龙体”去试毒,“意外”地收获了植物的药用体念,

从此,有了中草药,寿命得以延长,香火得以延续。

十五

忘不了,始祖炎帝,伟哉陶祖——

是他用陶器“炖、煮、蒸”的方式,改变了生食或火烤食的习惯,

是他又利用陶蒸“汽化热”,创生了酿酒、酿醋等食品加工技术,

这是里程碑式的跨越——生食到熟食,人们不再“茹毛饮血”!

十六

忘不了,始祖炎帝,伟哉茶祖——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茶”,事事关乎我们的饮食,

所尝百草中有一种绿叶既能解渴又能解毒,这种绿叶就是茶叶,

我们骄傲地说:茶起源于远古的中国,是“国饮”,也是“国粹”!

十七

忘不了,始祖炎帝,伟哉食祖——

是他使人们知道“熟食”比“生食”易消化,易吸收,

食物更多样,味道更鲜美,生命更安全,

舌尖上的中国以后餐盘更丰富,美味更悠绵。

十八

尽管距今五千年前没有文字的记载,

炎帝神农传奇般的故事代代声口相传,

终于在竹简和甲骨文里有了记载,以后便见诸于各种古籍,

“炎帝神农的传说”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十九

吾祖炎帝,被人们尊称为神农,

神于农,神于药,神于陶,神于茶,神于食,神于种种;

吾祖炎帝,被人们争相注册籍贯,

或姜水,或常羊,或炎陵,或会同,或庆阳,或于处处。

二十

穿越远古的时空,我们只看到一个为民服务的炎帝,

到处都留有他的身影和足迹,到处都是他的家园和陵寝。

盛代江流,自得千帆之竞;太平纪事,包容万物之荣,

今天缅怀圣祖,学习神农精神,弘扬神农品德,创新改革事业。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研究所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huashizx.com/hhfc/1971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