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马公武的心情是愉悦和豪迈的,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
“畅饮陶令酒,唯有梅花村。山中说豹隐,江上听龙吟。”梅花村里,唤几个新知醉一场,共百年易过,无须愁闷。细雨如织,远山如黛,满庭松风,一阶清泉。美妻娇儿,赛过神仙!然而,好景难长。年9月下旬,辰溪解放。马公武坦然表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但不从政,不从军,仍办教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尽管他拥有英俊的外表,横溢的才华,丰富的阅历,显赫的财富,但是却不得善终。曾经有人这样评论过马公武;他的一生有多幸运,就有多悲惨。今日观之,确实如此!马公武死于一种偶然,实际上上又是一种必然。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马公武的性格,有人说他傲慢自大、目中无人。其实文人名士,都有傲骨,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的通病呢?他的横眉立目、铁骨铮铮在别人眼里,自然也就成了专横跋扈、老气横秋了。年初夏,蒋介石派遣蒋经国赴辰溪,微服视察辰溪的航运安全情况,当时蒋经国住马家。一天傍晚,马公武一袭纸笠芒履,在暮霞落日间行走。蒋经国目望着马公武的背影,深深为这个能写诗、善作文、懂经济、知论战,才冠五溪的文武全才的气质、风貌所吸引和折服,不禁由衷赞叹道:“此人乃湘西翘楚之才,辰溪人中龙凤也。不知要更多少年,辰溪方才有如此雅致风云之人物啊!”太子降临,马公依自高洁,他只是命长子马君策全程陪同。马公武平生只佩服一个人,就是国父孙中山,蒋介石在他的眼中就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他对蒋介石深深不满,对蒋经国更是不屑一顾。圣贤之人,岂能苟全;追求完美,必然偏执。才高气傲,名大自负,在马公武的身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关于马公武性格之刚烈,浅举三例。一是爆殴日本三学员。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被外国列强认为是“劣等民族”的中国学员,经常会受到日本教官和日本学员的歧视和侮辱。一日,一位中国学员向日本教官请教关于野战山炮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日本教官借口不肯传授,几名日本学员更是肆无忌惮的侮辱中国学员为“支那强克猡”(即猪的意思)。马公武怒从心起,个人的人格可以牺牲,但国家与民族的尊严不可侮辱,这是马公武做人的底线!他挺身而出,当即以一敌三痛打了这几名日本学员,以致受到军校严重警闭的处分。马公武当即表示要罢学回国,以示抗议。马公武性格之刚烈与血性可见一斑!二是痛骂刘中悟。年10月11日。曾毕业与中央军校,后赋闲在家的马路坪人刘中悟,想当雍和乡乡长,遂写好推荐呈文。托人去找马公武在呈文上盖个章,结果被骂得狗血淋头。三是怒斥“三青团”。年上学期的一天,辰溪县三青团干事长田盛德派员联系,意欲在楚屏中学筹建三青团。马先生极度气愤地将来人说斥责一通,逐出校门。并大骂三青团是国民党行凶作恶之工具,国民党腐败之极,蒋介石祸国殃民。怒斥不良之徒,固然荡气回肠,却也埋下了祸端。后来往死里陷害马公武的张某,就是因为在楚屏中学时曾经挨了他的骂而怀恨在心,故而处心积虑的疯狂报复。有人说,马公武死于三样东西;一是名气太大,二是性格太烈,三是小人陷害。他的名气一是缘于其显赫的资历,二就是因为他富裕的家产。他禀性刚烈,在别人眼里就是持才居傲,目空一切。俗话说:“宁愿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而马公武最致命的就是为小人所忌恨。庄子云:“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在朝代更迭,政权交替之时,中国古代有杀名士的历史,尤其以魏晋时期为甚。“盛名之下,必有其殃。”曹操以“不孝”之罪诛杀了“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司马昭用“惑众”之名除掉了“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在某些历史时刻,名士坚持做人的品格,必将遭受杀身之祸。历史和民族的悲剧,往往是一些卑劣的小人所为。而直接置马公武于死地的,是当时辰溪县公安局副局长张某。张某曾经在楚屏中学任教时,多次被马公武五责骂,遂怀恨在心。心狠手辣的张某,于是昼夜往死里整马公武的材料。用名士的鲜血染了红顶子的张某,居然因冤杀无辜而平步青云,后来竟然扶摇直上到湖南省公安厅任职去了。历史是那么的沉甸甸!西方的某位哲人说过;无论多么进步的社会,其本质都有黑暗的一面。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公元年,南宋时的岳飞,岳云父子在临安风波亭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年后的熊首山后山塘,成为了辰溪历史上的风波亭。马公武、马君策父子在后山塘的乱石堆里以“恶霸”罪横遭镇压。据老一辈人讲,是夜,辰溪雨密雷应。正是:“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那一树清洌的梅花傲霜凌雪不畏严寒却未曾想到在春寒料峭时无奈凋零……马公武曾经说过:“……诚如此,则余娴文武之学,挟治平之策,若老死岩穴,必为所憾。盖昨日之国家,疮痍满目,苟若振兴朝气,奋发忠义,余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面对死亡,他有一种超然的平静与从容。早在蒋介石把他关押在南京监狱的时候,他就见过恽代英等无数的共产党人从容地舍身赴义。死,对他而言,并不恐惧。据老一辈的人说,他在监狱里睡得着觉。80年代初,朱云龙到辰溪县有关部门要求落实他的历史遗留问题时,谈到曾与马公武关押在同一监房。言及马公武在狱中的旧事,朱云龙心情格外激动,竟脱口而出一首马公武当年在狱中所赋之诗。“大盗天外游,笑余做楚囚。多才怜屈子,足智羡留候。
倜傥人中杰,逍遥江上鸥。
秋云无俗态,野鹤自称悠。”临刑前,其子失声痛哭:“父亲啊,你我父子将同赴黄泉,想明天早上一起去米茂盛粉馆吃碗粉都不可能了啊!”……而马公武却一脸从容,视死如归,犹若瀑布中坚韧直立的岩石。“临天崩而不惊,处地裂而不惧。”正如《丧歌》中曰:“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他内心平静地用日语写下了几句话,托人交给了他的爱妻前川娟芝,据说她到临死前都一直保存着这张字条。六十八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而马公武的生命永远定格在53岁。五十三年人生路,卓尔不凡一生人。人生就是一团熊熊的火焰,燃得再大也有烧尽的那一刻。一位叱咤风云的辰溪人,在轰轰烈烈的人生中,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最后却成了一个冤屈的灵魂。倘大的中国,竟然容不下一个办学的马公武。这是他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更是辰溪教育史上的悲剧!五十年来家园,终以恶霸丧故乡;三万里地河山,谁记马公名辰阳?中国人向来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幸运,亦有“一人倒霉,满门遭殃”的悲剧。同时蒙冤受难的还有他三子马铭,幼子马英。这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12岁,都被判了八年徒刑。父子蒙难,幼儿何罪,悲哉!老一辈辰溪人对此事的评价仅仅只有三个字——好惨啊!写到这里,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很久无法下笔。后来马英在泸溪八什坪村劳动,80年代初期,马铭、马英兄弟俩,被多年未联系的舅舅和外公接去了日本东京。两个辰溪孩子从此永远离开了中国,变成了日本人——前川铭男和前川英男。六,樱落辰阳。。。天上的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间的离合却未能如愿……好不容易等来与你十年的团圆唯愿此生再无分别!贤淑温婉的前川娟芝,是马公武的日本妻子。她只想在丈夫身边做一个递烟沏茶的女子。原以为余生只有团圆,再无分别,谁能想到与丈夫竟阴阳相隔成永别!她不会做农活,但是会说中国话,于是在桐湾溪队上的托儿所里,教孩子们唱歌识字。“梅殇樱独立,微雪雁单飞。”丈夫走后,无奈的她在这个冰凉的人世间,又凄苦地生活了十年。据接触过她的人们说,她目光细腻、性情温和、为人贤惠,虽是异邦女子,却透着一种江南的气息。“花为樱木,人则武士。”樱花在日本是被认为最美丽的花朵。日本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之时,而是凋谢的时候。可是,谁又会在乎一朵微不足道的樱花,凋谢在异国他乡呢?年的一个风雪之夜。在辰溪大酉山脚下,小路口的一个破败不堪的道观里。一个女子,奄奄一息的躺在一堆枯草上。她的头肿得很大,她得了水肿病,俗称“饿痨病。”饿,比病更难受。她已经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尝到一口食物啦!她已经饿得连头都抬不起了。可是她的手中,却死死的攥着一张写着日文的字条。 这是她丈夫在临刑前,用日语手抄的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句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生命苦短
东京太远
她永远都回不去了
就像落花回不了枝头
时光回不到昨天
辰溪——就是她的生死场!
一朵美丽的樱花,永远地凋零在辰溪的丹山之畔,沅水之滨。她就如一只美丽脱壳的蝉,再也度不过年的这个冬天。当地人只知道她的中国名字叫——钱木兰。冬天太冷,丈夫太孤单。她要陪自己的爱人一起,到地下去取暖。谁曾许她一世繁华?谁会知道她如此凄惨……如今,山茶满坡,开得清新自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从小路口直通浦市,可是,再也没有谁能够找到前川娟芝的坟茔。生前没有历史,死后没有墓碑。有谁知道,电厂后面这条冰冷的水泥马路下面,曾经压着一个美丽的灵魂。这个出生于日本东京名门望族的女子,她走过人生的繁华,却留下一地凄凉。有人说;世界上最深的水,是心爱人眼中的泪水。前川娟芝最后落得个被活活的饿死了的结局,倘若马公武在泉下有知的话,估计一定也会热泪长流、无限心伤!人生无常,世事如烟,历史终将消失在历史的尽头。…… 七,斯人已逝……年,在长沙22中任教的马公武次子马君靖,到湖南大学找到了涂西畴。当说起马公武的冤屈结局时,涂老异常震怒,拍案而起大声说道:“怎么会这样呢?陈策也知道马公武先生的历史是清白的,思想是进步的,属开明人士啊!”涂老这句话是耐人深思的,言下之意也就是说,作为当时沅陵军分区司令员的陈策,其实是可以救马公武的。如果陈策力保马公武的话,他完全有生还的可能和希望,可陈怎么就不施以援手呢?历史往往有多种版本。民间甚至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说法,马与陈旧时有隙。马公武被枪毙,陈也可能是推手。历史的诡异,有时让人真假莫辨。历史的真相,有时就如潘多拉的魔盒,我们甚至不要去打开它才好。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有时候恰恰和历史的本来面目截然相反。历史,往往是太远则伪;太近则谬。经辰溪文史研究员刘本杰先生考证。其实,历史的真相非常简单,当时陈策还没有正式恢复党籍。一个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人,又怎么能言救他人呢?年,楚屏中学学生李先德先后四次向中央统战部和中央信访局写信,要求有关部门给予马公武公正结论。年8月涂西畴给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写信,要求为马公武平反。
年9月,怀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承认“马案”错判。
年7月,怀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复审,认定马公武无罪。
至此,一段尘封30余年的冤假错案,终于平反昭雪。。。 (马公武平反后,原辰溪县长杨帆题字。)马公武绝命30多年后,其二子马君靖归辰,为父扫墓立碑,垒坟刻字。荒草丛生、荆棘遍地的坟茔,被修茸一新。“山抹微云,天连衰草。”坟头上清风掠过,芳草萋萋,如诉如泣。“爸爸啊,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马君靖在父亲的坟前长跪不起。他掉头一去时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日已雪满白头。回首历史,往事如烟。年“三五事变”后,辰溪局势一片混乱。此时,马公武静观其变,淡定自如,心明如镜,波澜不惊。他经深思熟虑后,提笔写了一首五言诗,并由专人转交陈策。“海內风云急,优乐一身轻。
亲友具稷黎,烽火连市城。笑止沐猴冠,更悲丧家犬。
自有安危策,休惊草木兵”。
陈策接信后,即与送信人張必禄赴梅花村拜访马公武寻求“安危策”。马公武分折当前湘西各县具体情况后对陈策说:“你是老共产党人,现在天时、地理、人和都对我们有利,你应顺应形势,赶快亲自出面打出自己的旗帜,组建自己的部队”。马公武又对陈策说;“我支持你出面当湘西的总指挥,以我们在辰溪的力量为基础,公开宣告成立总指挥部。……我看真正有资格举起红旗,倡导整个湘西和平解放的,应该是你陈总指挥而不是張副军长(张玉琳,笔者注)”。
当年历史参与者,陪同陈策一同到梅花村与马公武会谈的张必禄,在给有关部门关于《我所知道的马公武》材料中写到:“谈话到最后,马说:化宣(陈的别名)你在前台指挥军事,我在后台搞参谋。……你若不放心,我要犬子君靖跟你走(做人质)”。
当年马公武把自己的二子马君靖亲手送给了共产党,即是做人质,也是一种保护。马君靖曾任湘西纵队参谋(支队长),后来从47军复员到长沙市机械化施工公司,又入长沙市22中学任语文老师,居省交通科研所大院,年因脑溢血去世。 八,历史如烟年6月,马公武接到他的老上司李济深的来信。此时李济深已经新中国的国家副主席了,要他赴北京会谈去陕北考察黄河流域的教育工作,并有条件的话去陕北创建学校(当时怀化蒲和生,张应纲资助了马公武一部份路费。)收到李济深的来信后,马公武心情澎湃,思绪万千。去做教育考察与研究工作正是他平生所愿,但是此时他又怎么能够走得开呢?年7月,辰溪楚屏中学,云麓中学,沅澧中学三校合并在即,准备组建县立第二中学,校址设梅花村,马公武任副董事长。他想等三校合并事宜搞定了再去北京不迟。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耽搁,却留下了辰溪教育史上的一桩百年奇冤和千古之叹!假如当时马公武应邀去了北京,也许就躲过一劫,但是历史往往不允许我们假设。正如俗话所说;是祸躲不过,躲过不是祸。辰溪二中刚刚成立一个月,马公武便蒙冤入狱。九,世事无常历史的伤害并没有结束。名人故里,本当修缮、保护。可是时光到了年,马公武的旧居却在一夜之间亦被夷为了平地。辰溪人们只能是无奈地感叹——好可惜啊!马公武传奇的一生,本来早已画上了句号,然而其悲惨的命运,再一次成了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昔日辉煌的马家,最后竟成了一部心酸史,令人唏嘘不已!一切历史的遗憾,都留给后人去慢慢翻阅、空空回味吧!…… “沅江曲水留瘦影,唯有梅花知此恨。”马公武先生,故然是天纵奇才,奈何其命运多舛,从而又成为一位集旷世悲哀于一生的传奇人物!马公武的人生,即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辰溪历史文化和民族教育的悲剧!“吾生君之后,相去七十年;如今思马公,心中多感慨!”我不知道在辰溪二中师生们记忆的围墙上,是否还有一枝寒梅的芬芳?我也不知道在辰溪教育的历史里,是否还有马公武的一席之地?马公武啊,对于辰溪而言你本该是归人不应成过客!……佛经上说;生亦是一种死,死也是一种生。教育伟业,前空千古,下开百世。“大酉之魂,梅开楚屏;马公已逝,遗风可循。”斯人已去,然其教育思想与理念,却光照千年,马公武——这三个字当永载辰溪教育史册!(节选自此文的《漂洋过海来爱你》,曾在《辰河》征文比赛中获奖。) 附录一,题外话人都是历史的过客,最终都将化成一堆黄土。马公武也早已成为凄风冷雨中的孤坟一座,人之罕至。细白长空,云若枯骨,又是一年清明节。楚屏中学一个叫李先德的学生,80多岁了,还专门从常德的石门赶来为老师马公武扫墓祭奠。那绵远深长的师生情谊和民国余韵,是那么令人感动!据马公武先生之孙马文穆述说;年在中南门为马公打墓碑,先是写由张必禄书写,因字形不太好看,马君靖就又请原楚屏中学的学生廖耿先生题写。辰溪“沅水大桥”四字即出自廖耿先生之手,听说以前胜利公园的那个宝瓶状的拱门上“园中园”三字也是他所书,当时廖耿先生的字写得力笔千钧,无奈石匠手艺稍逊一筹,刻得有些走样。后面那方石碑“刚正坚毅,肝胆照人”八字是马君靖亲拟,在麻阳请人刻的,也是廖耿先生的手迹。附录二田名瑜,湖南凤凰人,南社会员,沈从文的老师。马公武亲家,曾任楚屏中学校长。年6月,被周恩来亲笔聘为中央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附录三她宛若一阙小令婉兮清扬……她才华横溢却命运多厄……她就是楚屏小学的校长——田成绮,她是马公武的长媳,也是凤凰人田名瑜的女儿。附录四毕业于民国国立中央大学的楚屏中学音乐老师田茹作曲,马公武作词的《楚屏中学欢送毕业同学歌》;“说什么长亭短亭,我们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曾记得月白风清,良夜鸣琴,西窗剪烛,煮酒谈心?欲完成产业革命,文艺复兴。愿此去,坚苦卓绝,作民治先声我们当继往开来,为你们的后盾。这就是楚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光荣”。 附录五(作家邓宏顺的题字)马公武亲自为《楚屏中学校歌》填词。“大哉楚屏,自由之血。卧薪尝胆,国仇末雪。生聚教训,培养士杰。武士魂,美人魄,慷慨悲歌关山月。大哉楚屏,义路礼门。宏开人文,乃文乃武,必忠必信。产业革命,文艺复兴。英雄泪,儿女情,快挽狂澜慰苍生。大哉楚屏,宏开人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宪章五典,祖坟三述。万卷书,三尺剑,精神发扬古国魂。大哉楚屏,自由之花。书剑报国,耕读传家。志安社稷,气吐烟霞。醴无源,艺无根,沅水今日藏龙蛇”附录六:马公武简历1、马公武,名彬,号仲雅。年7月20日,生于辰溪柳树湾。是辰溪首富“湘西恒昌商行”老板马楚屏的二公子。2、六岁发蒙读书,师从辰溪私塾名师刘祥武。3、年秋,他肄业与长沙明德中学。同年,他离别新婚妻子刘敬川,考入北大留学预科班。年参加“五四”学生运动,遭北洋军阀残酷镇压,马公武险中逃生。4、年6月东渡日本,先入日本弘文书院,再入日本正则英语学校,后又考入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部。5.年,学成回国。6.年,决定弃文崇武,于是二次东渡。同年10月,考取公费留学资格。先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完成预备学业,继入日本陆军联队炮兵大队实习。7.年4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期。8.年5月,震惊中外的济南“五三惨案”爆发。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界发起“反日辍学运动”。9.年,马公武同27名同期同学提前回国,投效国民革命军,分别在湘军、川军、第五集团军等任过职。在张赞辉部,陈济棠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在李济深部任炮兵司令,直至任国民党国防部军事参议员参议。10.后因对蒋介石不满,遂离开军队。于年初,入中山大学任国学教员。后在李济深的劝说下又入军职。年在陈济棠部任参谋长。因参与“福建倒蒋事件”兵败,为躲避戴笠追杀,逃避香港。11.年7月,在香港的马公武应程潜之邀返粤。在广州被邓文仪密捕,押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在狱中,他目睹恽代英等大批共产党人光荣就义。日寇进犯,南京危矣,又转押武汉。12.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共中央提出“释放一切政治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的主张。在陈济棠的营救下,同年9月,在武汉获释,被囚天。出狱后,拒绝担任戴笠私人秘书。并拒绝何应钦的闽、浙“游击纵队总司令”之任命。从此告别军旅生涯,回辰创业办学,开创了他在辰溪教育史上辉煌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13.回辰后,成立“湘西物产公司”。在大路口开建业机器锯木厂,麻田砖瓦厂,天马山牧场,开泰牧场,麻田农场,梅花村果木场,建华日报社……等企业。14.年秋,马公武在梅花村创办私立楚屏中学。建校舍多栋,教室数十间。校内建有全县唯一的足球场。到年,有共12个班近名学生。始开辰溪民族教育之先河。15.年,与张中宁竞选国大代表。16.年9月下旬,辰溪解放。马公武坦然表态接受共产党领导,但不从政,不从军,仍然办教育。17.年7月,辰溪楚屏、云麓、沅澧三校合并,成立辰溪联合中学,后更名为辰溪县立第二中学。校址设梅花村,马公武任董事长。18.年8月,蒙冤入狱。同年12月中旬,被沅陵专区革命法庭以“学霸”罪镇压。19.年9月,怀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承认“马案”错判。20.年7月,怀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复审,认定马公武无罪。至此,一段尘封30余年的冤假错案,终于平反昭雪。。。初见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