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第三期侗戏培训班学员们与当地身着民族盛装的九个村侗族同胞欢聚一堂,通过“祭萨”、舞稻草龙、跳多耶舞等活动欢庆“萨玛节”。(叶美心摄)
怀化学院第三期侗戏培训班与榕江县文联戏剧曲艺家协会在萨玛广场举行侗戏交流活动。(叶美心摄)
红网时刻怀化3月21日讯(通讯员张杰粟华灯)3月18日,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车江一村到九村在三宝侗寨举行“萨玛节”民间“祭萨”仪式,怀化学院第三期侗戏培训班在项目负责人李静以及张文华教授、向彪教授等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贵州榕江县,参加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年榕江萨玛节。
“萨玛”系侗语,“萨”即祖母,“玛”即大,可汉译为“大祖母”,代表了整个侗族共同的祖先。萨玛节,即“祭萨”,是流传于贵州南部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祭祀场面宏大壮观,代代相传。通过“祭萨”,表达对“萨玛”的怀念和敬意,希望各村人畜兴旺、产业发展、乡村美丽。
活动当天,侗戏培训班学员们与当地身着民族盛装的九个村侗族同胞欢聚一堂,通过“祭萨”、舞稻草龙、跳多耶舞等活动欢庆“萨玛节”。萨玛广场上,侗族姑娘们穿着盛装排着长长的队伍向萨敬茶,帅气的小伙子们抬着红猪向萨祭拜,场面庞大而壮观,表现出了悠久的远古母系氏族社会遗风。
培训班还与榕江县文联戏剧曲艺家协会在萨玛广场举行了侗戏交流活动,表演了舞台表演剧《民族团结桥续写鱼水情》,侗戏《珠郎娘媄后续》《补桃乃桃》《李旦--天神投梦》《化团元炬》以及《珠郎娘媄》私奔选段,桂戏《饮酒盗草》,演唱了侗族琵琶歌《丢久不见常相思》,侗族大歌《天地人间充满爱》以及侗歌连唱串烧《民族文化要发扬》。全场观众伴随着耶歌,一起歌唱,一起舞蹈。
通道侗戏协会会长粟兴菊表示,此次的交流活动提升了通道侗戏表演技能,对民族文化传承有了新的认识,深感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密切关联。
培训班负责人李静表示,此次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榕江萨玛节侗戏侗歌交流活动,开拓了学员们的视野,让学员深度体验了侗戏不同地域和流派的演唱与表演风格,既是一次文化的融合,更是一次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